东北网2月15日讯(谭龙翔 记者 陈静)二月,在天寒地冻的海林市,一股股强劲的“暖流”绵延不断地沿着大街小巷,涌进一个个困难群众的家中,给他们送去了贴心的温暖。
这一股股暖流,由海林全市的各级干部汇聚而成。他们走进一户户困难家庭,有的为困难群众们递上过节、买年货的钱,送上米、面、油、肉、水果和衣物;有的帮老年人、肢残人或智残人收拾院子和屋子,嘘寒问暖;有的帮助困难群众寻找就业、就医、救护和脱贫的路径……这是海林市委自2011年12月24日起在全市各级干部中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程”以来所折射出的幸福景象。一年来,海林市的每一位干部都将这个工程视为市委践诺“幸福海林”的一项重大举措。每逢重要节日,他们就深入到与自己结对的困难群众家中,送关怀、送温暖,将一次性帮扶发展为常年帮扶。
工资里拿出帮扶金
蛇年春节临近,在三道镇工农村,刘书有等3位困难群众又迎来了他们去年结下的“亲戚”——市国土资源局的干部们。
“哎呀,这钱我都不好意思要了。”村民刘书有知道这些帮扶金都是干部们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来的,这一年多来又是逢节必来,老刘感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比老刘更困难的特困户袁继安和王吉祥更是有说不尽的感激。这两户老人年龄大、无劳力,孩子上大学有困难。市国土资源局的干部们除每户帮扶2000元资金外,还给他们送去米、面和衣服等,并给他们提供农村致富科普书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使袁继安和王吉祥万分感激。
工农村的这3户困难居民,只是一年来海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帮贫解困活动的一小部分。一年来,海林全市1873名干部与1411名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每个困难群众都在“四节”期间收到了与自己结对的机关干部送上门的帮扶款,通过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海林市变过去帮扶中的逢年节送米送面为如今的“常年帮扶”。
一年来,海林市的帮扶体现出重点更突出、措施更具体、力度再加大等特点。按照铺满盖严的要求,海林市要求对困难群众帮扶做到“帮扶定对象,额度有标准,重点帮‘四节’,实现全覆盖”。特困家庭“四节”可得到帮扶资金2000元,贫困家庭可得到1500元,比较贫困家庭可得到1000元,有的还得到米、面、豆油等救助物资。对每一户贫困家庭都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发展成果。
帮扶是对干部队伍执政作风的洗礼
一帮一结对帮扶举措,让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结成了“干亲”。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元旦、春节“四节”帮扶干部不仅深入到结对困难群众家中,还对“穷亲”做到有需求伸援手,有困难送温暖,保持联系走动。这种帮扶常态化、资金为主、物资为辅的帮扶举措,不仅让贫困群众感受温暖,党员干部们也受到了教育。
“党的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他们做点事情,我感到很满足。每一次到基层群众家里走访,我都受到一次深刻地教育,以后我会把这种帮扶活动变成自己的自觉活动,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家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是一位机关干部在帮扶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在干部受教育的同时,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随之在悄悄地攀升。
“这个爱心超市办得真的太好了,你看,大米、白面、豆油我领了这么多,还不用花钱,太感谢这些干部了!”
1月30日,刚刚在海林市民政局爱心超市里领到米、面、油等物品的梁凤荣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爱心超市是海林市帮助困难群众的又一阵地,该市通过慈善救助等方式,“360度全方位”帮助困难群众,极大地提高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一年来,海林市慈善救助五保对象、重大疾病困难群众等4130人,救助资金130余万元。同时,通过爱心超市救助平台,救助困难群众1600人(次),救助米面8000余斤、豆油1800余斤、衣物3450余件,折合人民币33万多元。此外,该市还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开展临时救助活动,建立了临时救助档案,救助困难群众628户,救助资金126万元,有效地帮助部分群众缓解了因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临时困难。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老百姓常念叨的一句话。今年73岁的张惠贤老人对这句话更是有很深的感受。她患有严重的青光眼转白内障,由于经济困难,一直舍不得花钱看病。前不久,老人做了手术,总共花了6300元钱,海林市实施大病医疗救助给她报了近2000元。
“我母亲的眼睛已经有一个失明了,再不手术另一个也要保不住,这个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给我们缓解了不少负担。”张惠贤老人的儿子对记者说道。
张惠贤老人所得的实惠只是海林市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海林全市还有2189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救助资金733.4万元;全市6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老人每人发给固定面值500-1000元的医疗救助卡,共计7388张,累计金额436.6万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该市还为城乡低保对象18094户发放冬季取暖补贴924.23万元,在上年的基础上,每户加发取暖补贴200元,确保他们温暖越冬。
困难群众的幸福来源于一直坚持的“阳光”帮扶
据了解,为确保包户党员干部“真帮”、“实帮”,让受助户在帮扶中得实惠,海林市着力构建起完善的长效帮扶机制。该市将扶贫济困列为市长工程,纳入到“幸福海林指标评价体系”之中,由主管副市长亲自调动和指挥;各乡镇、各单位也实行“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扛指标、担责任,并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在慈善资金运行过程中,审计部门对慈善资金进行全程监管,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民政部门则建立了慈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慈善资金规范、阳光、透明运行。这也大大提高了包户党员干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责任心,提升了帮扶工作成效。
据统计, 2012年元旦、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节”期间,海林市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共帮扶资金227.577万元,米面3500余斤,豆油400余斤,衣物1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