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首家失能老人公寓开门纳客 拟组建专业社工队伍
2013-03-04 09:35:33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养老院难以承担的窘境

  生活报3月4日讯 “我家里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想住到你们老年公寓,能接收吗?”“公寓床位有限,再说缺人手,如果实在要进,就得签个协议,出了事我们不负任何责任。”记者在对哈市一些民营养老机构调查采访时发现,尽管可以多赚钱,但当失能老人想进养老机构时往往会被“婉言拒绝”。

养老院护理人员正在给失能老人喂饭

  “你知道我们最害怕什么吗?就怕老人出状况,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喝水都得死死盯着,生怕出半点意外。”哈市馨悦老年公寓负责人王桂琴说起收住失能老人的事至今心有余悸。王桂琴坦言:“不是我们不想收失能老人,而是收了之后出了问题很难承担。”目前在哈市的养老机构中,60%-70%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这也使得养老院床位的周转率非常低。为了经营,有时不得不收住失能老人,但现在都要跟家属签一个出现任何问题公寓不负任何责任的协议,这是目前哈市养老院的通行做法,否则出一次事养老院基本就关门了。

  2010年7月,哈市老龄办和哈市慈善总会选择在香坊区民众老年公寓建立全市第一家“爱心慈善护养专区”试点。专区收住6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虽然收一个失能老人的养护费是收一个一般老人的两三倍,但危险性太大,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不仅得赔偿,信誉也受影响。另一方面就是照顾失能老人太‘费’护理员。因为要求高,很多护理员因为太累不干了,这也是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失能老人的原因。”民众老年公寓负责人刘彩霞如是说。

  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孙盛伟院长向记者透露,现在哈市各养老机构护理员的比例都在1:5左右,即一个护理员要照顾五六个老人,护理员基本都是外县市农民,没有保险,有的招来做了不到一个月就累跑了。护理员短缺已成为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软肋。如果不能不断扩大护理队伍,很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将会陷入无人看护的境地。

  “对失能老人的高难度护理意味着高风险。立法缺失,保险不到位,这风险就该我们承担吗?”一位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直言,他根本不接收失能老人。

  据哈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哈市的失能老人床位在600张左右,与哈市22万失能老人相比,不足1%。

  首家失能老人公寓已开门纳客

  哈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哈市失能养老的政策目前正在积极调研和探索中,初步有了各项对策。对于失能老人床位少、养老院不愿接收的情况,哈市已推出了相关举措。

  据悉,经过两年建设,哈市首家失能老人公寓年后已开门纳客。同时为了有效及时接收失能老人,哈市已经出台政策,从今年开始启动建设失能、失智爱心护养设施,本着医养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大型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失能、失智老人护养院,使专业护养型床位占社会办养老床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满足失能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愿望。

  此外,按照我省的总体部署,哈市今年也开始发放小范围的失能补贴,我省户籍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均享受每人每月50-150元的补贴,以后将逐年加大补贴力度。

  已制定未来三年养老计划

  据悉,哈市民政部门已制定了一些未来三年将推广的养老计划,哈市将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病专科和老年病房,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鼓励、支持民间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一批以长期照料、专业护理等服务项目为核心的爱心护养院,并计划筹建哈市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利用社区服务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老年专用手机、有线电视网络、全球眼等信息化平台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力争3年内实现居家养老呼叫服务城市全覆盖。“这也是从失能老年人群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建立的一个居家养老包保联系制度。针对在居家养护的失能人,将与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结成包保对子,将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安全和生活保障需求纳入可控范畴,并进行专业指导。”哈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对于目前存在的失能养老床位不足的情况,哈市也将仿照上海、青岛等城市,将加强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除了加强养老机构专业护理队伍的培训外,哈市还计划组建专业养老服务社工队伍,采取招聘等方式,快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社工队伍,并通过职业培训获取相应层次的执业资格证书,使从事养老服务的社工占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并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此外,还将动员和倡导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实现每10位老人至少有1名志愿者提供服务。

  他山之石

  医养结合以房养老社区即时服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事哈市养老问题研究的哈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姜欧表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哈市在推行失能养老体系中,不妨扩大思路,借鉴国内外一些做法,缓解失能老人养老难。”

  社区照料

  在哈市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养老设施欠缺的情况下,可仿照太原模式,在社区为失能、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即时服务、社区日托服务、配送服务、家政服务、亲情电话服务、关爱老年人公益服务等,使无法进养老院的失能老人得到精心照料。

  医养结合

  此外,天津医养结合也是养护失能老人的妙招,让养老院列为医保医院,让医养结合,养护院可招聘一批有资质的医生和护士,充实到失能老人养护医疗队伍中,实现24小时值班,轮流看护老人。无论是打针、输液,还是尿管、胃管方面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大学生与老人合住

  国外也有一些先进失能老人养老举措,德国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和半失能老人合住,既能帮老人料理家务,又能省下宿舍租金。

  商业保险

  美国则以商业保险机制为依托,建立了一种筹集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的制度,服务对象涉及老年人、青年残障人员、事故受伤者或其他伤残人员,服务范畴包括家庭健康照料、成人日托照料、临终关怀照料等。

  此外,国外流行的“以房养老”也值得一试。拥有自住房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反向的住房贷款,将房子具有的固定资产变现为可以支付长期照料服务的费用。

  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也可大力提倡,年龄较轻的老人与高龄老人的互助;部分失能老人与单亲家庭互助,将有照顾孩子需求的单亲家庭与有照顾需求的老人结合起来等。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