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3月07日讯 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至今的5年时间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了56倍。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黑河市工商部门的高效服务。
多年来,全市工商系统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行政指导,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等多项举措,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全市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681户,出资总额55.7亿元,成员总数达2.09万人。国家级示范社10个,省星级示范社56个,进入省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90个。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指导职能,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动与各乡镇沟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络站,发放宣传资料,鼓励农民朋友和农村经济组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工商部门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训班,通过媒体定期播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有意向办理农民合作社的农户,工商部门深入农户进行现场指导。
借助工商登记注册职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市各级登记部门普遍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在帮助农民朋友登记中积极推行一次性告知、登记预约上门服务等制度,积极为申办者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免费为其提供章程示范文本,指导填报有关表格、制定有关申请文件,严格落实免收登记费的有关规定。
发挥工商消保维权职能,维护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12315网络进村镇、进市场、进商家活动。把好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农资商品准入关,确保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优质、低价的农资产品;严厉查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侵犯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对合作社维权案件进行优先处理。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搭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平台。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广告监管职能,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自己的网站或借助其他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搭建社员之间、合作社与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