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绥两地爱心接力上演生死大营救
2013-03-26 13:14:1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一枫 李书庆 史志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6日讯  3月20日上午,因胎盘前置,产期已至的王某从其它医院转至绥化市第一医院。该病例非常罕见。

  医护人员在献血。

  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21日上午9时,按照既定的方案部署,市第一医院开始为王某实施手术。妇产科主治医生刘艳秀亲自为王某实施剖腹产手术,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剖腹取胎,剥离胎盘,半小时后,一名女婴顺利诞生。

  看到婴儿非常健康,其家属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下。随后,王某胎盘大量出血,血管变异,需实施子宫切除。谁料,子宫切除后,大出血仍未得到明显控制。

  原来,前置的胎盘为吸取营养,许多血管已侵及膀胱,子宫切除后,侵入膀胱内的血管开始大量出血,形势十分危险!

  百余医生成备用血源

  该市第一医院打开绿色生命通道,全力以赴与死神抗争!

  由于持续大出血,绥化中心血站的血浆告急!

  “马上组织全院职工献血!”

  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迅速赶到市第一医院,准备现场采血。关键时刻,该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短时间内100余名身体健康、与产妇血型相同的医生护士,就在采血室外就排起了长队。他们,成了产妇的备用血源;他们,成了产妇与死神抗争的坚强后盾!

  “我是B型血,先采我的!”刚刚组织完全院大会诊的医院院长孙继勇,来到三楼门诊手术室,首先献上了200CC鲜血。一时间,医护人员争先恐后为陌生产妇献血的场面,让人热泪盈眶。一滴滴鲜红的血液不断输入产妇体内,产妇面色渐渐红润起来,生命体征渐趋平稳。而包括院长孙继勇在内的许多医护人员,却因紧张疲惫、滴水未进出现了虚脱现象。


  手术中。

  产妇生命牵动众人心

  献血、输血,不停地进行着。

  百人血源,只能解一时之忧。若想彻底解决问题,挽救产妇生命,必须用专用止血药—纤维蛋白原!但因胎盘前置患者几年也遇不到一例,所以这种药地市级医院根本没有库存,只能向省城医院求助!

  该市第一医院第一时间就向绥化副市长刘野进行了情况汇报。刘野指示绥化市卫生局与省卫生厅联系,该市卫生局长周广耀马上与省卫生厅取得联系,省卫生厅迅速协调哈医大二院,调集6支纤维蛋白原,由省妇幼保健院派专车火速送往绥化。

  绥化交通台获知情况后,马上通过交通广播向机动车司机通报情况,告知绥化方面接药车辆的行车时间和路线,提醒往来车辆尽可能让行。

  14时30分,绥化市第一医院接药车辆在风雪中驶入哈绥高速公路,向哈尔滨方向快速行进,并不时与省城送药车辆保持联系。由于有足够的新鲜血液不断输入产妇体内,大出血产妇始终意识清醒。在接药期间,每10分钟,绥化市第一医院都与哈医大一院妇产科、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一次电话沟通,对方完全赞同绥化方面的抢救方案与治疗措施。16时许,双方车辆在康金井会合。接药车辆带着救命药快速返回绥化。17时许,救命的止血药—纤维蛋白原终于送进了手术室。医生立即为产妇进行止血。18时30分,产妇长达9个小时的大出血终于渐渐止住。此时,市第一医院职工献血累计达4000CC,产妇累计输血达1.2万CC。

  爱心连起生命通道

  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孙继勇马上组织第二次全院大会诊。因考虑到产妇后期可能存在难以预料的并发症,为确保产妇生命无忧,经与家属沟通决定对产妇进行转院治疗。

  19时09分,由麻醉科医生于海龙、妇产科医生刘艳秀、中心手术室护士王婷、重症科护士杨桂娟、急诊科护士李晓飞组成的医疗护送小组,乘救护车将产妇连夜送往哈医大二院。

  由于雪大风急,当夜哈绥高速公路已经封闭。在交警协调下,绥化收费站特事特办,转院救护车辆顺利驶入高速,一路畅通无阻。

  一路风雪兼程,在六七级大风、漫天飞雪的恶劣条件下,救护车辆行驶了近3个小时才驶近哈市。当驶至距学府路瓦盆窑收费站十余公里处时,在此等候已久的4辆出租车迎了上来,他们主动为救护车辆引路护行。

  22时许,驶进瓦盆窑收费站,让人感动的场面再次出现,只见站外三辆警车警灯闪烁,几十辆出租车打着双闪,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绥化救护车辆的到来。绥化救护车辆驶出收费站时,哈市警车立即上前开路,的哥们自发有序在两旁护送。仅5分钟,车队就到达了医大二院门诊楼前。在十余名的哥和民警的帮助下,产妇被抬进电梯,并被迅速推进重症病房。哈医大二院早已组织好的医疗救护小组,立即对产妇展开救治,在众人努力下,这位产妇终于得救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