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3日讯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镇化率达到了5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虽然城镇化有一部分是就地城镇化,但是仍会有一部分农民涌入城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企业“招工难”。

农民变市民使劳动力增多
张玉原是龙凤区马家窑村村民,在我市城镇化的进程中,他住上了楼房,过上了朝九晚五上班的生活。
城镇化将释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向前延伸……几年间,我市的小城镇快速长大,大量农民变成市民。
据了解,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种地,住进了高楼,这无形中释放了大量劳动力。
“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算‘解放’了。”张玉说,现在他和老伴儿,还有儿子、儿媳妇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
在我市的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耕地。八一农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玉忠说,城镇化的前提是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就使得一部分耕地面积较小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过土地流转后,农村将释放出大量劳动力。
市城乡建设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说,可以预见,随着我市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还将释放更多劳动力。
制造业、服务业“沾光”较多
城镇化后,农村的劳动力大量释放,这对于我市企业会有哪些影响呢?
“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龙凤区红宝石冰棍厂经理赵国东非常肯定地说。
赵经理说,前几年企业用工缺口很大,但是这两年明显感觉有所缓解。
赵经理了解了新招到员工的基本信息后才知道,原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有一部分是城镇化后的新市民。
“没想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热议的城镇化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企业。”采访时,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湖韵新村小区物业的相关负责人说:“别的物业企业常年打招聘广告,我们就不用。”
原来,在这个小区居住的多是城镇化后的新市民,他们流转了土地后,更愿意就近就业,能在家门的物业打工,当然也是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对大庆的企业而言,最缺的是两种工人,一是技工,二是普工。原来,很多企业因为人手不够而关闭了部分生产线。
八一农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玉忠说,城镇化后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多是流转了土地的农民,而一部分农民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就业时相对要求也不高,他们大多会选择到一些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或者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企业工作。这样看来,城镇化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有一定的利好。
从有工作就成到高质量就业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记者从市农委获悉,去年我市农村转移劳动力47.3万人,转移的这些劳动力,70%在本地就业,而这70%的劳动者当中,就有一部分是城镇化后的新市民。
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有一定关系。
孙玉忠认为,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会脱离农业生产,向城市流动,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过程。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招工难。但是,新型城镇化,就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不是简单的只要就业就可以。
农民工就业质量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工作特征,包括工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技术内容;二是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条件、培训机会、职业前景、健康补助;三是主观工作满意度,这由工人评定。
孙玉忠说,可以通过“政府埋单、企业培训”的方式,由政府与企业签订技能培训合同,委托企业根据用工所需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为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