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讯 高三后期,家长们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影响要大于老师和学校,老师更多会从知识的角度查缺补漏,但家庭氛围却会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发挥。家长从容,孩子就淡定;家长冷静,孩子就放松;家长目光长远,孩子就节奏和谐……所以,家长要在高三的这个阶段,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使命,为孩子的最后胜利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助孩子攀上高峰。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高考助动力
家庭氛围是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人文素养等反映出来的,有家庭成员的情感、兴趣、态度、行为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家庭氛围的类型直接影响高三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目前,家庭氛围营造的误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支配型和放任型。
你支配得了孩子的状态吗?
支配型家庭的家长把溺爱与严管混合在一起,对子女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学习方面则严格要求。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会在高三阶段表现为不够自信、意志薄弱、害怕挑战,如果父母性格再严苛一些,对孩子的行为和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孩子稍有闪失,父母立刻就有情绪上的发泄,唠叨、责罚,让孩子感到愧疚,慢慢就会产生焦虑退缩、叛逆反抗等情绪……
其实,家长的这种支配来自于爱和保护,可是由于过于强制,使得整个家庭氛围显得“一边倒”,一边是忙忙碌碌的父母,满心怨气,不断付出;一边是孩子凭借本能调节压力,无处倾诉,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
我以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总结过一种状态:“付出爱的伤了身,接受爱的伤了心。”这种家庭就是这样。
家长们说:“都一直管了,现在不管能行吗?我管还这样呢,不管得什么样了?!我家孩子不是有自觉性的孩子,没人监督不行!”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设想过,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任何的波动,都立刻有人指出你的过错,并不问你的初衷,而是批评你的过程,你的感受如何?还会充满兴趣地继续探索吗?
任何人都需要空间,需要自己进行调节,何况高三学生正竭尽全力地战胜自己?此时,家庭如果不能助一臂之力,起码不要残忍地再加砝码。
一个家庭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尊严和自由,让他能在一天的战斗之后,回到家里栖息休整,让他能随意地倾诉自己的委屈和烦闷。十多年的从教经验给我的启示是,性格柔弱平和的父母,却能培养出坚强勇敢的孩子,反之,越是咄咄逼人的父母,越是有一个懦弱无主见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使其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父母们,放下你的武装,放低自己的姿态,尊重孩子的表现,放心吧,尊重不会换来辜负,不会换来懈怠,因为你支配不了孩子的状态,所以,别再用爱束缚彼此了,握紧的手中能有几粒沙呢?放开手吧,越是高三后期,越是要给孩子空间,给他信任,才是最好的家庭补给。
你能宽容孩子的软弱吗?
放任型家庭的家长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孩子做什么都是好的,而孩子却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慢慢地会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易受诱惑,做事敷衍,缺乏理想。高三后期,这样的家庭居多。
我还记得高三家长泪流满面的沉重,也记得高三家长不敢说不敢问的忐忑,当时做班任的我不知该同情还是敬佩: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谁会这么委屈自己呢?可是,我真诚地提醒家长们:家长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更有义务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能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的完美结果不仅仅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离开了父母,孩子依然展翅翱翔。
所以,不要以为高三学生的情绪是至高无上的。家长可以倾听他的苦恼,可以给他温暖的拥抱,但要以家长的高度指出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必要的时候也要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当家长把孩子当做一个成熟的家庭成员的时候,孩子会因此生出莫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感。家长适当的管教,给孩子提供一个界限,这种界限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也会让孩子的情绪趋于平缓。
如果孩子因为家庭的放任和娇惯,而变得软弱不堪时,你还能宽容吗?给高三的孩子一个是非分明的生活,做对了有表扬,做错了有批评,别以为这会影响他们,其实这正是他们需要的正常人的待遇。
高三学生最难以启齿的话就是:“妈,你别一天只围着我转,这样,我压力太大!”这样的话说出来会伤害父母,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不跟自己多说一句话,不提任何要求”的背后就是这复杂的情绪反馈。家长的初衷是不给任何压力,让孩子轻松,结果,这种忍辱负重却成为了孩子最大的压力。
放松不是放纵,父母也给自己一个“理直气壮”的机会,不是抱怨,而是建议,让孩子理解家庭是他的避风港,在这里他能找到规则和底线。
给孩子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吧!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最适合高三学生呢?积极乐观,和谐共处,父母意见一致,不会因为一点琐事就大动肝火;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家人之间交流无障碍,无论是国家时事还是八卦趣闻都能畅所欲言;孩子学习上出现困难,无人责骂,而是共同面对,找出问题;不猜忌,不贬低,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的成绩怎么会不进步呢?
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卡尔·威特,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这在我们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成就背后,就有着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述了父亲的核心理念: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家庭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是天才也会被毁掉。
不要说“来不及”,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候的和谐乐观都会对高三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哪怕是高考前三天,又怎么知道你的孩子不会因此“大展神威”,超常发挥呢?!
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从家长做起,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空间,“家和万事兴”,孩子只有放心地把家当做身后最有力的加油站,才能在人生最重要的转折阶段开足马力,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