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讯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学生饮食安全更不容忽视。密山市当壁镇小学抓食品安全自始至终。给原材料采购上锁;在加工制作环节中上锁,从摊床到餐桌有了“安全锁”一路护航,学生吃上了“营养餐”、吃上了“安全餐”。
抓住采购,就等于抓住了安全的源头。当壁镇小学校长焦荣伟说,来自9个村的500多名学生,每年100万元的采购资金,让一些菜贩子盯上了,托关系,找门子,要给学校送菜,学校避开人情风,怎么也不松这个口。到密山市区蔬菜批发大市场进行“暗访”,选择吞吐量大的批发点,选择证件齐全的批发点,选择人品正派的批发点,看、听、问、敲,最后把蔬菜采购定在“0号库”。“0号库”给出承诺:保证蔬菜新鲜、保证蔬菜质量、保证蔬菜绿色、保证蔬菜最低价、保证及时供应,坚决做到不坑、不骗学生,在“五保证、两不”的前提下,学校与“0号库”签订责任协议,将责任落实,将责任纳入法律范畴。
3月27日7点,记者随从食堂管理员刘秀艳走进“0号库”,记者看到,买的100多公斤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茄子、圆葱等蔬菜,十分新鲜。店主张丽云说,利益是小事,安全是大事。每天先把最好的蔬菜卖给学校。不掺假、不提价。定点3年来,天天做到。“0号库”到学生中调查,到家长中调查,满意率百分之百。
油料定点选在“855粮油店”,这个店各种手续齐全,经营正规。购买大豆油选大牌子的、购买面粉选正规厂家的。选真货、选纯货、选行货。大到蔬菜、米面油,小到油盐酱醋,都看产地、看生产日期,再货比三家,不贪小便宜,不轻视、不麻痹、不敷衍。
“安全锁”死死地封在进货的渠道上。
储备分间。原材料储存间的面粉、大米放在离地1尺高的木板上,生怕潮湿。
蔬菜分类。各种蔬菜按品种依次摆在架子上,室内调温,注重保温。
清洗分池。肉和蔬菜,各有各的池子,不串、不乱。
消毒分类。最后按时间消毒、按品种消毒。
15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工作人员需要3次更衣,进门更衣,到操作间又更衣,给学生打饭到餐桌边再更衣,工作人员到工作间开始,全程戴口罩。
记者在学生餐厅看到,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一日三餐食谱及饮食常识、蔬菜营养价值、食用艺术及反对舌尖浪费的宣传。
“安全锁”死死地卡在每道工序上。
学生饮食突出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凉菜热菜搭配、米饭面食搭配。一周的菜谱,由厨师长指定后,校长签批,再向学生公布。
在饮食安全的同时,养成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学生饭前人人洗手。住宿生每周洗一次热水澡。学生近几年,感冒发烧的少了,流行病没有了,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5年2班姜泽龙同学说,在学校,吃得好、住得暖、玩得欢,吃馋了,家里的饭都不愿意吃了。王宇同学的家长王东江说,一个月280元的伙食费,很便宜的。
“安全锁”死死地扣在学生个人卫生养成上。
主管校园食品安全的密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军对当壁镇小学的食品安全那是竖起大拇指,他说,近几年200多万元的投资,把这所学校打造成食品安全的放心校、“免检校”。不论什么时候,从地面到桌上,从旮旯到胡同,从学生穿戴到脸面,那是真干净,那是真利索。这个学校卫生达到A级标准。2012年,省食品安全现场会在当壁镇小学召开,这标准,让省领导及与会人员大开眼界,嗬!都震惊。一个乡级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环环紧扣,没有疏漏,全省不多见。
副校长陈庆军说,当壁镇小学是密山市首批集中办学试点校。刚开始,校长图个省心,将食堂外包,可是家长闹心了,钱没少花,孩子吃不饱,家长上访;这回校长由省心变操心,食堂由学校统一管理,并且是不追求利润地管理,挖100多平方米的菜窖,降低成本,储存秋白菜、土豆、萝卜等几万斤,给家长减负。去年,离家近的学生家长“上访”,要求待遇和住宿生相同,就餐学生增加7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