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14日讯 在国家推动沿边与沿海开放并进,对俄合作日益受到国内各省关注之时,我省对俄经贸继续领跑全国。据哈尔滨海关刚刚统计的数字显示:一季度,我省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5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4.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1%,增速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对俄贸易进出口稳居全国第一。
对俄贸易第一大省、对俄投资合作第一大省、对俄林业合作第一大省、对俄电力合作第一大省、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大省、对俄矿产资源合作第一大省、对俄油气资源合作第一大省、对俄科技合作第一大省、对俄旅游合作第一大省……我省以地方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发展,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我省在全国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对俄经贸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截至2012年底,我省累计核准在俄投资企业976家,投资总额40.57亿美元。目前,黑龙江企业在俄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达到400个,投资额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电力合作方面,在中俄边界架设四条跨境国际输电线路,自俄累计购电66.2亿度。天狼星集团特罗伊茨克2×660MW电站动力岛设计和设备供货项目,合同金额13亿美元,其中设备供货合同6.6亿美元,是我国第一次在俄获得电站工程承包业务。
口岸通道设施日臻完善,合作支撑体系逐步形成。2012年,全省口岸货运量实现2524.3万吨,客运量实现345.6万人次。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境内外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结合的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了以俄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境内产业园区和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工业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在俄罗斯推动建设15个境外园区,总规划面积3526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41.8亿美元,入区企业达到68家,累计完成投资11.39亿美元。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2006年国家批准的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已有来自浙江、福建和本省的26家企业入驻开展生产经营,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美元。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六个综合保税区,也是我国目前获得批准的陆地边境线上的第2个综合保税区,已有摩尔多瓦、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及国内企业总计190多家入驻,2012年实现进出货物量5.6万吨,实现贸易额2.5亿美元。全省对俄境内外加工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合作区积极落实“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战略,2012年,区内企业出口占全省对俄出口额近70%,地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4.2%。自俄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率达到35%,进口铁矿石90%以上用于省内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进口化肥50%以上用于本省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
跨境产业集聚联动发展。为了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我省从2003年开始,探索辟建境外产业集聚区,鼓励在俄投资设立加工型企业,积极培育跨境产业。经过近10年发展,作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模式和载体,跨境产业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与俄罗斯毗邻地区在能源、林业、农业、矿产、建筑建材等加工领域及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投资合作进一步巩固,跨境连锁加工逐步推广,通道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园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开通了同江、饶河、黑河等浮箱固冰通道,建成了绥波、东波、大黑河岛等互市贸易区,跨境桥梁、跨境铁路建设得到积极推进,黑瞎子岛中俄示范区、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经济技术合作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链完整、上下游衔接、境内外互动的跨境产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