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讯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脊梁。2013年,宝清县将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园区建设,大抓产业项目,推进立县翻身、财源稳定、转型强县的大项目,逐步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支撑。
壮园区,增强工业发展承载力。以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配套发展的园区体系。分类制定企业入园标准,将全县各大产业统一纳入“一地七园”体系。引进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财税拉动作用大的强县项目,大力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提升园区支撑能力和吸纳能力。年内新增产业项目用地50公顷,确保入驻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8亿元,利税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0%。
上项目,培育经济发展贡献力。制定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启动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复转军人、残疾人解决创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招大引强”,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重点推进产业项目60个,确保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华夏中天南瓜产品深加工等22个项目开复工建设,推进鼎鑫煤矸石装饰砖、映山红东北黑蜂蜜加工等13个项目投产达效。发展并保护煤炭生产力,按照“大矿并小矿,小矿联合做大”的原则,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做好60万吨双大煤矿和30万吨宝泰煤矿前期工作,推进60万吨双柳煤矿项目投产达效。全年既有煤矿实现原煤产量160万吨,入洗原煤100万吨。加快发展煤电化产业,力争神华国能朝阳露天煤矿项目实现褐煤产量200万吨,推进神华国能电厂项目核准工作。
抓财源,壮大财税金融支撑力。突出财源建设,启动财税增收“百十一”计划,即努力培育100个纳税过百万元的中小企业、10个纳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和1个纳税达亿元的龙头企业。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瞄准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方向,围绕产业项目、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精心编制项目,最大限度争取财政性补助和专项资金,年内力争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12亿元。推进政府融资、融券、融债工作,实现发债成功和定向借款工作的实质性运作。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银企对接制度,实现政银企良性互动,增加信贷投放的规模和质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亿元和110亿元,存贷比达到157%。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