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1日讯 针对黑龙江省当前持续低温和春涝大面积发生“双碰头”的极特殊气候条件,省农科院组织全院300多位专家奔赴各县(市区)、村屯进行实地调研;并本着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全省春耕春种的关键生产技术提出了科学建议。
一是整好地。春整地地块一定要早动手,采取多种手段清除田间过多积雪,排明水,通过精细整地防跑墒。原垄卡种地块,要尽量少动土。
二是选好种。选择恰当的品种,防止越期种植,决不种植越区品种,可选择较常年早半至一个熟期的品种,确保作物安全成熟。已购买的晚熟品种,要尽量串种。各地方政府应做好大豆、芸豆、荞麦等早熟救灾种子的储备工作。
三是适时抢播。坚持适时播种,力争播在高产期。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块要抢先播种,不等不靠,做到先岗地、后洼地,先壤土、后粘土,哪块能播先播哪块。有深松基础的要尽量少动土实施原垄卡种,但不可贸然提早播种,以防出现粉种。
四是用好肥药。大力提倡种子包衣技术,防止因低温高湿诱发的病虫害。要适当减少除草剂的施用量,防止药害发生。播种时尽可能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寒力,但要注意种肥隔离,防止隔离不好产生肥料烧种烧苗。
五是用好技术。根据气候状况和生育期,采取催芽播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针对我省各主栽作物和蔬菜抗涝备耕的具体生产措施和技术要点,省农科院专家指出,玉米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提早半至一个熟期的品种,当地温稳定在5℃可抢播。水稻育苗要注重在苗床周围抢挖排水沟,及时抽空沟内明水,使苗床湿度符合水稻生长条件,同时要严密预防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大发生;为保生育期,可适当加大插秧密度。小麦要及时冻耙雪、冻耙地,促进散墒,顶凌播种。大豆要做好早熟高产品种的筛选储备,5月20日后播种应选择较常年提早半至一个熟期的品种;要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除草剂用量较常年减少10%~20%。马铃薯困种催芽时,对种薯必须进行药剂处理;地温稳定在7~8℃以上进行播种;播后要深松以提高地温,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蔬菜在大棚定植时,要确保棚内温度连续3天高于15℃ ,苗床温度稳定在10℃以上,选择晴天分苗定植,缓苗水不应低于20℃ ;生长期内要注意床土消毒,快速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阴雨天注意使用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