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6日讯 五月的牡丹江,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记者走进牡丹江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但见宽阔的场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正在园区察看开工进度的牡丹江市委书记张晶川告诉记者:“借助4月28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工作座谈会的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牡丹江先后举行了‘动工之春’项目集中开工、拉练检查等活动,全面迅速掀起了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
据了解,年初以来,牡丹江市组织开展以招商对接、项目融资、集中会办、净地征收等“四大会战”为核心的12个专项行动,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86次,新洽谈对接重点招商项目69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截至目前,全市开复工项目已达到732个,年度计划投资809.4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72个,年度计划投资392亿元;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16个,年度计划投资708.7亿元。
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牡丹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该市继海林开发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园区的提档升级,推动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强势开局,为牡丹江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攒足了后劲儿。总投资3.15亿元的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二期扩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5亿元,达产后年产60万台绿色节能压缩机;总投资5亿元的牡丹江铭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科技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达产后可年产电解电容36亿个;总投资4.2亿元的黑龙江越邦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深加工生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达产后可年产果蔬饮料3万吨;总投资5.2亿元的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低温等离子灭菌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达产后可年产1000台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总投资10亿元的海林三色原菌剂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各类菌剂5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税金5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复工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传统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牡丹江市以百姓需求为己任,把民生工作始终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连日来,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工程项目实现了开复工。总投资7.43亿元铁路三角线棚改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上海绿地集团综合开发等项目将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优化区域布局起到积极作用。
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成为牡丹江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一季度,全市GDP实现190.3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居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