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我的中国梦”系列报道之八】硕士夫妻怀揣“农研梦”造福一方百姓
2013-05-20 17:01: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0日讯 题:【“我的中国梦”系列报道之八】硕士夫妻怀揣“农研梦”造福一方百姓

  记者 顾硕

  “克新13号马铃薯脱毒种薯已经进入育苗阶段,离生长成商品薯种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希望面世后能够造福千万家农户。”在勃利县广视种业的马铃薯温室大棚里,农学硕士夫妻张洋、林玉满怀着希望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农研梦”。

硕士夫妻在马铃薯温室大棚工作。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我是土生土长的勃利人,在新疆农大读研时,结识了林玉,我们在事业上互相扶持。”张洋说。

  “张洋为人憨厚、老实,毕业后我选择离开家乡新疆来到黑龙江,和她组建家庭,一起为了‘农研梦’奋斗。”林玉说。

  皮肤黝黑的张洋,身材娇小的林玉,田间地头的劳作,让这对31岁的夫妻少了些属于年轻人的时尚与朝气……

  2011年春,这对农学硕士夫妻被广视种业引进筹建马铃薯研究所。从此,他们之间的大部分话题几乎全围着马铃薯转了,就连18个月大的女儿都能清楚地喊出“potato”。

  “目前我们已完成脱毒试管苗的切段扩繁阶段,经过繁种基地生产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和二级良种,最后才能供给市场优质脱毒的商品薯种。”张洋介绍。

  因为周期性长、投入大、风险高,各级农科院很少投入马铃薯脱毒薯种研究。从抗病毒新品种筛选到茎尖剥离,再从病毒检测到脱毒苗的获得,夫妻俩已付出了两年多的时光。

  “温室大棚里现在有3—4万株马铃薯苗,每株苗可结出3—4粒土豆,总共15万多粒土豆经过分级繁种最后可结出1000万粒土豆,按照每粒土豆5毛钱计算,就能产生500万的收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土豆的裂变效应会让农户看到马铃薯的种植前景。”张洋为记者算了这笔帐。

林玉在实验室。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无性繁殖的马铃薯易感染病毒,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清除薯块体内病毒,脱毒后的马铃薯种可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林玉在研究室里边操作边介绍。

  由于马铃薯在黑龙江省东部种植结构比例较小,本地种薯仍在使用外来商品薯做种子,因而培育本地自有马铃薯脱毒种薯对于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具有极大意义。

  “这是一项非常乏味的工作,短期内看不到回报,是企业的支持与鼓励,才使我们夫妻俩信心倍增。”

  经常有人问,农学硕士留在小县城甘心吗?面对质疑,夫妻二人坚定地说:“我们不会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我们的梦想。我们要让本地自有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尽快降世,造福这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