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9日讯 特困职工家庭水电煤气费将实现按月补贴,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可享受供热保障政策,特困职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拆迁住房面积低于保障标准可获购房补贴——针对我市困难职工生活现状,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扶贫解困帮扶机制的意见》,将3.76万户困难职工家庭纳入长期救助范围,改变我市对困难职工救助仅局限于帮助其度过临时生活困难的现状。
根据调查,困难职工致贫主要原因有: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生活中遇到某些突发事件,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机会。
针对困难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意见》推出七个方面的举措,重点解决困难职工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维护困难职工收入分配、劳动、社会保障、精神文化权益,使困难职工经济和社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关调查
全市有多少困难职工,他们的生存状况怎样,如何有效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的难关?
为从源头上解决好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困难职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3.76万户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他们普遍存在着就业、就医、子女就学、日常生活、住房等突出困难。而年龄大、学历低、财产性收入补贴低成为阻碍其脱贫的主要原因。
困难职工有“三多”
调查中,市总工会共下发4000份《职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850份。调查显示,我市困难职工普遍存在三多状况:
——年龄偏大的多,超过六成。大多数困难职工所在企业由于不景气,长期不招工,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职工年龄偏大问题更加突出。据对3.76万名困难职工调查统计显示,“4050”人员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62.79%,成为困难职工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学历低的多,达到2/3。困难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调查统计资料显示,高中以下占69.27%,成为阻碍其再就业的一道门槛。
——技能单一的多,占69.2%。由于困难职工大多是生产一线职工,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行业和工种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技术水平较低,技能比较单一,无技术和只具有初级技术水平的困难职工达到26300人。
月收入远低于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3.76万户困难职工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60—396元之间的有7825户,占20.8% ;在396--468元之间的有29775户,占79.2%,大大低于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元的水平。
据调查,近年来,居民收入结构虽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工资收入低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
因病致贫的超过四成
全市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长期患病、有的患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16100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2.3%。
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2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万元以上。我市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1185.44万元,人均7409元,相当于困难职工家庭平均年收入的137%。许多家庭因此负债累累。
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600余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透支体力筹集孩子学费
据介绍,调查问卷问及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时,有1260人选择了“上大学贵”,占被走访者的31.5%。
据了解,目前本科一、二批院校普通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3500元左右,艺术类专业学费5000-10000元不等,本科三批院校每年学费10000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每年的费用总额相当高。而这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其不堪重负。
调查显示,我市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880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2%。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部分困难职工没有低保
目前,我市低收入困难职工的主体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待岗职工,他们的基本生活主要靠失业救济金和低保维持,而失业救济金的标准只有500多元,低保标准为360元。
低保是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受政策限制,部分困难职工被拒在低保大门之外。现行政策规定,职工拿不到最低工资由企业负责,这些职工由于按最低工资计算家庭收入,享受不到低保待遇。
还有部分困难职工因搬迁出现了人户分离现象,低保长期得不到解决。部分困难职工收入很低,家庭成员虽人在城镇但为农村或外地户口,按现行政策不能享受城镇低保。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降低了困难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当面临风险、陷入困境时,显得办法不多。入户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困难时,有42.8%的受访者选择了找亲朋好友,27.2%的受访者选择了找工会,21.5%的受访者选择了找街道或社区,而选择找本单位的只有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