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农民住院还赚钱?新农合报销现漏洞应遏制过度医疗
2013-07-17 08:57:3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17日讯 一张农村户口、一张新农合参合证,解决了农民看病的大问题。新农合报销政策越来越好,让农民在看病过程中受益良多。数据显示,我省新农合参合率99%以上,参合农村居民达1500多万人,新农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随着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新农合资金在报销等环节存在的漏洞,被少数农民利用,威胁到新农合的资金安全。

  新农合报销现漏洞

  在我省某县一乡镇卫生院,记者和住院的一位老大爷闲聊。记者问:“除了新农合报销的部分,你在这里住院一天花多少钱?”这位老大爷告诉记者:“报90%,自己一天就花10块8块的,有时候还挣钱?”住院不花钱反倒挣钱?记者颇为疑惑。老农告诉记者:“住院的时候多开点药,要不就多开几天的点滴,把药品拿回村卫生所就能变现,可不是挣钱吗。”

  黑龙江省卫生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的确存在个别人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大致有这样四种形式:一是农民伪造假病历。没有患病,却伪造假病历骗取新农合报销资金。如果负责报销审核的工作人员不认真核对,或者不仔细辨别,就会造成新农合资金的流失,这其中的监管难点是对造假病志认定有难度。二是乡镇卫生院造假。一些乡镇卫生院为了创收,主动帮助患者进行造假,比如看病农民只花费了100元,却造假写成1000元,这样患者和乡镇卫生院都能从新农合报销环节获取“不义之财”。三是不少城镇居民看到农民新农合报销比例高,借农民的新农合证进行报销。四是住院农民在住院期间开过量的药,进行变现,过度检查、过量开药都造成了基层过度医疗,让新农合资金安全受到危害。

  针对我省新农合资金的监管现状,该负责人对记者说,我省县域内对于新农合资金的监管较为规范,但是农民到市级、省级、外省医院看病报销监管相对难一些。与兄弟省份相比,我省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控费”划出费用硬杠

  省卫生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对于新农合的监管早就实行了支付方式改革,即控费——对单病种实施最高限价。今年,我省在儿童先心病、白血病、重大精神病、妇女两癌等8种重特大疾病基础上,又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4种重特大疾病纳入了新农合补贴范围,实施治疗费用单病种最高限价,报销标准为定点医疗机构限价总费用的70%。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治疗的重特大疾病,按标准予以报销,患者就医时只需缴纳该医院承诺的最高医疗费用作为住院押金,各承诺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患者多交,治疗过程中费用超过承诺费用时,由医疗机构暂行垫付。单病种最高限价规范重特大疾病定点医院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医药总费用。除此之外,卫生部门还按照治疗初期、中期和后期的时间段,施行按床日付费,前期费用投入高一些,随着病情的逐渐减轻费用投入逐渐减少。

  该负责人介绍说,新农合报销的农民名单都要到当地村进行公示,目前来看,比较好的监管方法是建立电子档案,这种方式只在一些县施行,尚未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我省实现了儿童先心病免费治疗,治疗费用一部分由新农合支付,一部分由社会基金和大医院承担。

  应遏制过度医疗

  对于如何规避资金风险,兰西县卫生局郝局长告诉记者,控制不正当医疗和过分医疗非常必要。而从基层医疗情况看,目前对新农合资金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很多,比如,门诊转住院、挂床,如果这些不正常支出挤进,就会造成新农合资金上半年花光,下半年没钱的状况,所以采取措施,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是基层卫生部门的当务之急。兰西县的具体做法是,成立抽查组和监督组,对乡村医生资质情况进行摸底,如果医院没有中医,而出现大批中医制方就要严查。还重点查“大方”,重大疾病实行审核制度。除此之外,兰西县正在酝酿实行“一卡通”,就是比对农村居民个人指纹等信息,对冒领或者借农民新农合证报销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郝局长反复提到一个词,即基层过度医疗。他这样打比方,一农民脚坏了,正常应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给脚拍个片就行了,可是现在有的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会建议农民做个全身检查。农民自己承担10%,是花不了多少钱,但新农合就承担了过度医疗部分的支出。还有的患者,住院一个星期就出院了,临走的时候再多开几天的药,回到卫生所变现,造成了住院不花钱反倒挣钱的怪现象,而这给新农合资金带来了很大流失。可见,基层过度医疗对于新农合资金造成了严峻挑战,不容忽视。

  记者了解到,针对新农合资金安全,我省很多市县都在采取措施进行监管,比如青冈县对于新农合资金成立鉴定小组,保证新农合资金无风险。青冈县民政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孙岩说:“就是要把钱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