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6日讯 年初以来,黑河市项目建设开局良好,118个重点项目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力支撑。
寒地热土 冰雪生金
高纬寒地,这个曾经生冷偏僻的代名词,如今在黑河的项目建设热潮中被重新定义和解读。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发展寒地经济,黑河将北方寒地变成项目热土。
夏至黑河,“汽车寒地测试之都”已是冰消雪融,绿荫环抱。坐落在山水之间的试车场内,不见冬季身披各色“马甲”的车来车往,却有施工者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为下一年度试车新增专用道做准备。黑河红河谷汽车测试中心总经理赵鑫宏匆忙从外地赶回:“夏天全国各地跑,现在签下的合同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了。”作为黑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试车场,红河谷汽车测试中心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寒地试车场。现在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高寒测试95%都在黑河完成。
汽车测试有“三高”——高寒、高温和高原,其中核心是极端天气下的高寒试验,这是所有新车上市前的“必修课”。赵鑫宏一句话点明了黑河试车业火热的原因。由于去冬气候格外寒冷,黑河的“试车季”比往年更长,共1169台车来黑河测试,同比增长11.2%。
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蜂拥而至,拉动了黑河第三产业的发展,餐饮、商服、宾馆也跟着走热。试车市场的发展还带来土地租赁、试车车辆修理维护等费用提升。黑河由此提出“培育试车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试车办工作人员陈影介绍,目前黑河试车经济直接拉动消费4000多万元,间接带动旅游等消费总价值过亿元。
大做“冷”字文章的不只试车经济,黑河在发展高纬寒地现代农业方面同样用足心思。坚持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市场化,黑河致力于打造高纬寒地农业特色品牌。
这个品牌的龙头就是高纬寒地水稻的种植成功。一直以来,北纬48°都被视为水稻种植的禁地。在黑龙江畔北纬49.5°的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2000亩示范种植核心区和1.9万亩示范区内试验种满了玉米、水稻等高产高效作物。去年,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就是在这里取得成功。同年,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北部高纬度地区种植的16个品种,带动全县粮食产量增加6100万公斤,农民增收1.2亿元。
今年黑河把寒地水稻种植区又向北推进了近100公里,进入北纬50°的区域。“高纬寒地水稻用黑龙江江水灌溉,水质好、温度高,一亩稻田效益相当于两亩大豆。大面积推广,对高纬寒地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产增收都有重要意义。”农业园副主任夏中华对园区“高纬寒地、黑土有机、生态优良”的种植业未来充满信心。
新兴产业 “风”起“云”涌
围绕国家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借助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黑河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风电装备制造四个行业领域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天边飘来一朵“黑河云”。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这朵“云”被黑河寄予厚望。在爱辉区的黑河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期工程基础部分的管桩齐刷刷地立在规划好的土地上,这是去年三九天不停工抢出来的工期。路边,“黑河云,行天下”的展板似乎昭示着黑河胸怀蓝天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