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讯(刘畅 郝长波 记者 李博) 8月17日12时33分,武警黑龙江总队哈尔滨市支队前指接到汛情通报:由于黑龙江黑河段水位上涨,黑河市污水处理厂前80米处堤坝出现大面积管涌,如溃堤决口,全市居民饮水安全将受到威胁。
受领封堵管涌任务后,支队长崔国栋立即抽调100名官兵组成突击队,火速向抢险任务区域开进。“谢天谢地!你们来的太及时啦!”村民们边说边指着一旁的堤坝。
突击队员们看到:经过当地居民1小时的抢修,管涌出水量仍未得到缓解,堤坝背水面出现多处松动、坍塌迹象,在高水位压力下,洪水喷涌而出,堤内浊浪翻滚,堤外管涌处发出沉闷的“噗噗”声,情况十分危急。
经过对地形的现场勘察和分析,突击队果断决定针对半坡管涌,采用小范围开槽,填埋鹅卵石的方法进行封堵;针对坡底管涌,采用围堰稳定坝体防止滑坡,而后采用砂石压顶的方法进行堵漏。
速定下方案后,突击队员迅速分为3组:第一组15人从大堤上至坝底排开一条长25米的砂石搬运梯队,瞬间组成一条“人力传送带”,用双手不停向堤坝背水面铺设砂石;第二组35人由教导员董玉龙、指导员毋永峰率领,直接跳进湍急的洪水中筑起人墙,在已漫至胸口的洪水中奋力打桩、抛石、垒沙袋;第三组一边发动当地群众捐出棉絮、麻袋等物资,一边集中全部兵力铺棉絮、压石块、填砂石、堆沙袋,竭尽全力填堵进水口。
突击队员们以敢打硬仗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不一会儿的工夫,汗水和江水就已铺满他们的额头,不少战士划伤了手、扎破了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歇一歇。
在抢险现场,油锯、大锤、竹竿、麻绳、管钳子……一套套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工具,战士们都已经备齐了。“多亏了战士们带的这些油锯,要不然切木桩时,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小乌斯力村村委会主任付志文说。
19日7时,经过官兵们40多个小时的鏖战,管涌口的出水量越来越小,肆虐的洪水终于被征服,突击队通过填沙袋、抛石块加固堤坝两侧护坡,累计填方达150余方,打桩200余根,最终实现了封堵管涌。官兵们满是泥迹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纷纷用已经麻木无力的双手夹住水壶,用牙齿拧开壶盖,喝上了一口“庆功酒”。而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官兵们纷纷行动,向着前方抢险区域继续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