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文化展区一角。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东北网8月22日讯(实习记者王聪 东北网记者隋洪波)中国哈尔滨第八届文博会今日开幕。俄罗斯油画、龙泉宝剑、龙江鱼皮画等非物质遗产等再现光芒,登场赢得满堂红。
俄罗斯油画:异国风采别样情

俄罗斯画家夫妇。 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维克多·梅尔兹利亚科夫夫妻在圣彼得堡创办俄罗斯二十世纪艺术画廊。此次是第四次参展文博会。在现场,各种写实风格的油画展现的神韵极佳。据他介绍,今年文博会,俄罗斯共有33位画家115幅写实油画作品参展。

油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油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油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油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在俄罗斯油画展区,观展者络绎不绝。油画《沉静》等情调、气氛和意境表现都很好,油画的厚重、结实、耐看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一位参展的市民说,俄罗斯油画艺术大师的作品中的造型、光感、色彩和笔触都各自有味道和风格,充满了异国风情。
新文化冷兵器再解读:“龙泉宝剑”闪亮登场

刀剑。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摄影
在文博会展厅,浙江龙泉宝剑刀剑馆成为新亮点。汉代将军剑、乾隆大阅佩刀等刀剑依次陈列,呈现中华冷兵器的文化底蕴。
自古中华名仕爱剑。浙江龙泉艺术刀剑馆的刀剑工艺师陶兴源介绍,从秦朝开始,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宝剑都可以打造。弹性、硬度和锋力度是衡量刀剑的标准。目前的工艺,打造一把宝剑需要两至三个月。至今,可以打造上千种宝剑。
百炼成钢,锻以成剑。一把精美绝伦的工艺刀剑会让人赏心悦目。古时候制剑的技术是最尖端的科学,著名的铸剑师具有如同国师一般的地位。铸出的名剑,价值连城。文人墨客更以优美诗词描述刀剑的绝美。谈及中华刀剑的历史,陶兴源简单骄傲地说,“唐刀破甲,锋利无比。”
宝剑展厅。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摄影
龙江地域文化:鱼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光芒
龙江文化展区,红蓝色调相间。鱼皮画、桦树皮画、剪纸、青牛葫芦、黑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台。

鱼皮绘制的龙图。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鱼皮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麦秸画。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赫哲族鱼皮绘画工艺师用鱼皮创作出了九龙图,栩栩如生气象万千。宾县的农民画,五彩靓丽生动再现农村的景象。“莲叶无穷碧,荷花欲醉鱼。蜻蜓画上舞,鲤鱼叶下游。潭清疑水浅,荷动晓鱼游。鱼跃清波澈,荷动书画香。”四幅连对的麦秸画,造型生动,画面呼之欲出。

左侧为传统桦树皮画,右侧为创新刻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桦树皮画新技法,油画与国画结合,具有层次感。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 摄影
麦秸画。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沙石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 摄影

剪纸。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摄影
黑陶。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葫芦画。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满绣。东北网实习记者王聪摄影
满绣。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
满绣。东北网记者 王聪 摄影
此外,黑陶、青牛葫芦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登场,各种龙江工艺品精益求精、玲琅满目。在原来的手工制造基础上创新工艺方法,让龙江文化产品再现光芒。
龙江展区一角。 东北网实习记者 王聪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