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同江8月26日讯(记者 顾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员转移安置的相关要求,同江市坚持抗洪先保人身安全、救灾先救人的原则,结合汛情实际,突出重点,科学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截至25日晚,全市已经疏散转移群众33899人,除投亲靠友外,集中设置了6处安置点,先后安置群众2755人。为保证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江市民政部门及时调运帐篷950顶(已用344顶),发放米面油、棉被、床垫等救灾物资达450多万元,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被保暖、有医疗保障。

受灾群众被安全转移到安置点。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为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同江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做好群众转移工作。第一批重点转移老弱妇孺和坝外村屯的群众,第二批重点转移东部四个乡镇的群众,第三批重点转移三村、青河、街津口三个乡镇的群众,第四批重点转移城区低洼地段的群众。要求抢险人员和留守群众视汛情情况随时撤离和转移,确保防洪抢险无人员伤亡。同时,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村入户排查,耐心细致动员,组织疏散转移,确保不落一村,不缺一户,不少一人。

受灾群众被安全转移到安置点。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8月25日晚,黑龙江堤坝同江三村段,因风浪太大,出现较严重险情,同江市迅速做好抢险人员和险段村屯群众的转移工作。及时对危险堤段人员进行转移,调动车辆和船只把莲花河回水堤、北侧33公里上的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堤坝,确保危险堤段人员生命安全。同时,撤离在三村、四村、六村险段附近筑坝的群众,为保证人员撤离安全,全市临时设置了三个紧急转移点,分别在街津口宣传牌下、哈鱼岛路西、通港路至五村段安排了船只,保证人员能及时快速转移。及时对涉险乡镇群众进行转移,安排部署三村、青河、街津口3个乡镇全面做好村民撤离工作,由市公安局负责从莲花河开始向同江市内逐乡逐村清车清人,并对3个乡镇转移出来的人员进行集中安置,其中,三村转移群众安置到市一中体育馆和第一小学,青河转移群众安置到基督教堂,街津口转移群众安置到市第四小学。截止25日晚,三个乡镇需转移717名群众全部妥善安置。及时对城区低洼地段居民进行转移,为预防洪水侵袭城区,给低洼地段居民造成威胁,同江市提前排查、认真统计,及时对城区的低洼地段的341户990名居民进行了转移,并在市内廉租房集中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