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洪峰走了防汛压力不减反增 专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013-08-28 14:11:3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徐光胜 胡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分析

  东北网8月28日讯 “胖洪峰”过境,汛情会马上缓解吗?针对后汛期的特点,记者采访了市水务局、市防办多位专家。专家一致认为,此次洪峰的特点是退水慢,持续的高水位还将持续半个月以上,退水过程给堤防造成的险情可能比涨水还多。因此,防汛抗洪压力不但没有减轻,真正的攻坚期才刚刚到来,防汛抗洪人员不可掉以轻心。

  高水位长期浸泡考验堤坝

  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宋怀兴说,“胖洪峰”的特点是退水慢,眼下又是秋汛期,所以洪峰虽然过去了,防汛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看,沿江堤防至少还要经过半个月的高水位浸泡。在退水过程中,一些薄弱的堤段,如农堤、沙堤等经过长期浸泡会使土坯松软,造成渗水、局部管涌,甚至发生脱坡、塌岸等情况,特别对下游各县(市)的坝体是一个严峻考验。

  他表示,洪峰过后人们容易放松警惕,所以在退水过程中,防汛人员更要加强巡堤护坝。即使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长期浸泡,一些点位渗漏通道已经形成,即使水位退下,这些地方还会继续渗水。堤防险情排除之后,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实际处理险情过程中常常发现,很多点位的险情会反复出现,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他认为,城区范围内松北是重点中的重点。一是松北区的在建工程较多,有100多公里的景观大道尚在建设,还有很多在建施工未完成验收,防护系统还不够完备,包括万宝船闸围堰、松浦排灌站以及呼兰区段在景观大道上的建筑物。二是松北区的堤坝防洪标准比江南低,不在国家堤防之内,江中沙堤、沙坝较多,要密切关注太阳岛、太阳岛西区、船厂、水泥厂等区域。

  沿江地下室渗水属正常现象

  近日,哈尔滨铁路局供水泵站地下室等城区段沿江区域出现渗水情况。市水务局副局长孙显臣说:“现在最担心松花江高水位浸泡后,城市沿江建筑物、地下设施形成的渗漏。这些区域都存在渗水的可能。”

  他指出,哈尔滨城区段沿江堤防实际上是一种经过砌护的土坝,能防风浪但不能防渗水,遇到松花江高水位持续运行及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室出现渗漏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做好巡查和排险。

  此前,哈市已成立城市内涝组,专门解决堤防渗漏对城市地下设施产生浸泡问题,已派驻大量专业人员对沿江在建工程采取项目法人单位重点值守,对沿江渗漏地下室和低洼地带进行细致排查。

  堤防退水时险情比涨水时多

  江水对两岸堤防的渗透和浸泡有一个过程,江水上涨过程的时间相对有限,到退水时基本渗透饱和,这时一些区段的土体和堤防的薄弱环节险情开始出现。市防办总工何洪民说,一般情况下,堤防退水险情要比涨水险情多。

  哈尔滨下游江段巴彦、宾县、木兰、通河等地沙基水坝较多,这些堤防抗洪能力有限,防洪标准一般为20年一遇,一些堤防是日伪时期所建。同时,相对于近年所建堤防,这些过去堤防建设质量标准也相对较低。

  “在退水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做好对堤防巡查”,何洪民认为,堤坝长时间的高水位运行后,出现渗水、管涌等属于正常现象。此时关键在于应对,对隐患和问题要做到“抢早、抢小”——问题及早发现,趁险情较小时立即处理。若待险情发展起来,抢险所费人力、物力更大,险情处理起来也会更加棘手。

  专家建议

  确保后汛期万无一失

  进一步强化巡堤查险,24小时昼夜巡查,特别对险工弱段要严加防范,及时发现渗漏、管涌等情况,抢抓有效时机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有超前意识,在险工弱段备足抢险物资,强化包堤包段、死看死守、专人负责的制度,确保后汛期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