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抗洪抢险当尖兵 预备役官兵树楷模 ——记绥化预备役步兵某团
2013-08-28 20:31:0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双军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8日讯(刘双军 记者 杨林川) 在黑龙江逊克段的抗洪前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是正规部队,但他们作风过硬,关键时刻能冲到最前面,战斗力丝毫不比正规部队差,这就是绥化预备役某团抗洪抢险救援队。

绥化预备役步兵某团的战士们正在抢运物资。

  今年黑龙江逊克段水位已经超过8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时期,记者看到抗洪坝坡上一面写着“军民雨水情深”的红旗迎风飘扬,记者有些疑惑,这么重要的提防为什么交给一支预备役部队呢,他们的战斗力能行吗?但走上堤坝后,记者放下了担心,这一个个身着迷彩军装的小伙子们个个精神饱满,有在坝上填装沙袋的、有从坝顶向坝底扛运沙袋的、有泡在水中加固坝脚的……他们动作迅速、干劲十足且组织有序。

  该团参谋长尹利告诉记者,该团接到支援命令后第一时间组成了107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于8月18日到达逊克县,负责险段东大坝的抢险固堤和日常巡护工作。

战士们正在进行日常的巡堤排险工作。

  该段距离逊克县城较近,并且坝体比较薄弱,各级防指都很重视,抗洪抢险期间,该团官兵昼夜奋战,共装填沙袋3.5万余个、封堵管涌25处、加固背水面2000余延长米,有效对险段内4公里堤坝出现的25处险情进行了处置,为堤坝的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2岁的预备役士兵李子洋在执行本次抗洪抢险任务中,被团队内部评为“突击手”,战友评价说,他干活时穿着的救生衣都会被汗水湿透,别人一次扛一包沙袋,他每次都是抗两包。当记者见到了这位战士,第一印象便是左腿下的一道疤痕。“这是车祸留下的,当初就是因为这个疤痕没能通过征兵体检,要不就可以成为现役士兵了。”言语间记者看出了李子祥的沮丧。

战士们正在封堵管涌。

  1987年出生的王国文是家里的独生子,战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王公子”,记者问他平时在家肯定受尽宠爱,现在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活能坚持得住吗,他憨笑着说:“人都是肉长的,干活都会累,但我扛起沙袋的时候就会想,多干一点大坝就会更加坚固一些,老百姓就会更安全,绝不能让洪水从我们脚下冲过去!”当记者问他参加一线抗洪家里是否会惦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父亲也是一名退伍兵,还参加过98年抗洪,他能理解的。”

  “我们的战士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是从到嘉荫的第一天我们就喊出了口号‘虽是预备役部队,但决不当后备力量’。”该团营长刘双军骄傲的说。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