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8日讯(李影 记者 张锐) 省民政厅把抗洪救灾工作作为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试金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履行职责,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实践体现在奋战防汛救灾一线的具体行动之中,通过五项具体举措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
领导带头,及时奔赴一线体察灾情。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喜军要求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当前深入一线开展抗洪救灾的各项为民服务举措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重点,落实在灾民救助中,并提出了“哪里有灾民,哪里就有民政干部”的要求。在先期派出30多个工作队的基础上,又迅速组成6个由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分赴前线、分片驻守,查看灾情、体察民情,指导抗洪救灾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目前,工作组在抗洪前线与抗洪队伍和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发挥了领导带头和示范表率作用,凝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
上下联动,迅速转移安置灾区群众。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有关部门对雨情、水情、灾情的科学预测,积极协调各地党委政府,并与基层民政部门联合行动,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和动员,通过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转移相结合的办法,使各地灾区群众在洪水到来前全部得到了及时转移和妥善安置。目前,全省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黑河、绥化、伊春等地已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1.7万人。
及时救助,切实保障灾民临时生活。向重灾区连续两次下拨救灾资金,及时采购补充省级救灾物资,并向受灾市县紧急调拨救灾帐篷、棉被、折叠床、棉衣裤、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各市地政府及民政部门也拨付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投入当地灾区,为全省灾区群众的临时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准确核查,提前研究灾民救助方案。根据汛情的发展,抽调精干力量,增补6个工作组,由处长带队赶赴一线灾区。一方面,认真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另一方面,深入进行查灾核灾,为做好下一步灾民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准确、翔实依据。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和救灾实际,积极研究制定科学的灾民救助标准,重点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和因灾倒危房屋恢复重建补助标准的测算,并在下步实际操作中,将低保资金、临时救助资金向灾区倾斜,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坚持驻守,确保灾区群众平安稳定。根据各地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厅领导带领的工作组进行充实调整,进一步加强一线指导工作力量。同时,继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每个集中安置点有一名民政干部坚持驻守,并做好沟通协调、下情上达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工作。积极安排专职社工,深入做好受灾群众的情绪疏导工作,确保灾民在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无心理障碍、无精神压力、无后顾之忧,确保灾民生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