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换肝人”张胆的幸福生活
2013-09-22 14:57:2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998年3月27日,张胆“一岁”生日

2002年7月,医护人员献上鲜花,表达新婚祝福。

2007年5月,张胆的儿子出生。

张胆一家三口

  东北网9月22日讯 39岁的张胆曾经是个普通的农民,1997年3月27日,他因肝病严重生命垂危,在哈医大二院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那次手术受到了国内医疗卫生界的高度重视,刷新了当时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新纪录。16年来,张胆身体恢复得非常好,他娶妻生子,一直过着幸福的小日子,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高的换肝人之一。

  旧闻回顾

  16年前,张胆患肝病生命垂危,幸运地在哈医大二院接受了换肝手术,他得救了。

  23岁肇州青年

  成功换肝

  1997年3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哈医大二院成功完成了一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创造了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新纪录。

  这位幸运的换肝人是来自肇州县23岁的青年张胆。1997年3月,张胆因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加重住进哈医大二院,此前他得肝病多年,经专家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C级”。在哈医大二院住院期间,张胆因病情危重,多次出现呕血现象,随时有大出血致死的危险。哈医院的专家们经过会诊认为,张胆只有进行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3月27日,医大二院为张胆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当天的手术由我省著名普外科专家陈昭民和韩德恩教授等完成。据了解,这项技术在国内是首次开展。

  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奋战,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当张胆醒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此后,张胆在哈医大二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身体一点一点地恢复。

  1998年3月27日,是换肝“寿星”张胆“一岁”的生日。当天上午,作为东北三省生存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好的换肝人,张胆与哈医大二院的医护人员一起欢度“一周岁”生日。“生日”当天,医护人员为张胆准备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在大家祝福的掌声中,张胆兴高采烈地切开了“生日”蛋糕。他激动地表示,是哈医大二院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的爱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让他不仅走出了死亡的阴影,而且可以健康地生活。

  2000年的元旦,张胆应邀参加了哈医大二院一次特殊的聚会。那次聚会,共有4位换心人、1位换肝人和3位换肾人聚集在哈医大二院,共迎新千年的到来。在那次聚会上,“2岁”的换肝人张胆见到了“7岁”换心人杨玉民、“11岁”换肾人张云福。看到大家都很健康,张胆也十分高兴。

  张胆在换肝5年后结婚了,结婚5年后,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首位结婚生子的换肝人

  2002年7月10日,张胆结婚了,他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位术后结婚的换肝者。当时,作为东北三省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肝人”,张胆在哈医大二院举行了结婚庆典。

  2002年3月,张胆与从事美容美发工作的肇州女青年董秀洁一见钟情,此后的4个月里,爱情不断升温。因为国内还没有“换肝人”结婚的先例,能否结婚问题始终困扰着这对年轻人。哈医大二院专家为张胆进行了仔细检查,确定张胆的乙肝病毒已由阳转阴,身体各项指标也达到正常人标准,换肝不影响张胆结婚生子。

  在婚礼上,5位换肝后健康生活者全部都聚集到哈医大二院为张胆贺婚。典礼上,新娘子董秀洁一句“感谢医生高超的技术,给了我一位健康的丈夫”,让张胆流下了热泪。

  在张胆换肝后的5年中,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喜欢骑车、跑步、打网球,已成为当时国内生存质量最好的换肝人之一。2000年,张胆自食其力,在哈医大二院收发室从事报刊发放工作。

  2007年5月,在张胆换肝后走过人生另外十年风雨路时,他又收获了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了爸爸,他的爱妻为他喜添了一个七斤半重的儿子,这让他及家人欣喜若狂,同时也给张胆的生活增加了浓重的色彩。小宝宝的降生,标志着张胆成为继换心人杨玉民之后,又一位正常结婚生子的器官移植者,达到了全国生存质量最好的又一“人生境界”。

  时任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主任的吴德全教授说,衡量器官移植水平的标准,除了生存期的长短外,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众多的换心人、换肝人、换肾人不仅要能恢复健康,而且要回归社会,充分享受生活。除了生理上,心理上也要和周围人一样。正常的结婚、生子等人生经历,可以令他们在心理状态上“渐入佳境”。心理状态好,会令肌体免疫力增强,反过来会延长生命。经检查,张胆体内乙肝病毒早已由阳转阴,妻子生下的宝宝无论从外观肤色,还是从血液检查,都是非常健康的。

  采访本刊记者王剑青摄影本报记者王东

  记者探访

  如今的张胆和妻子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顾儿子,幸福的一家三口过着平静的日子。

  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到今年3月,换肝后的张胆已经走过了整整16个年头。他的生活怎么样?18日中午,记者辗转联系到张胆时,他正在哈医大二院打点滴。记者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张胆说,没什么,最近感冒了,再加上转氨酶有点高,所以打点滴控制一下。

  张胆告诉记者,自从1997年3月换肝之后,哈医大二院一直安排他住在家属楼里。这些年的生活挺平静的,也很幸福。他的身体一直恢复得不错,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这些年,张胆早已经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那里的医护人员也都像他的亲人一样。“16年了,他们时时刻刻关注我的病情,关心我的生活,就连我爱人和我的儿子,也都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可以说,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幸福的我。”说起自己跟哈医大二院的感情,张胆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感激之情。

  张胆说,自从2000年开始,他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虽然不能干太重的体力活儿,但他也不想总在家里待着,就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哈医大二院的医护人员看出了他的心思,帮助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医院的收发室做报纸信件的收发工作。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可以跟大家在一起,每天都有事情干,感觉自己特别充实。

  张胆和妻子董秀洁都是肇州人,但是因为治病,多数时间都留在哈尔滨,每年只有过春节时,才回老家去探望老人。张胆的儿子今年6岁了,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也很懂事。从小到大,儿子都是夫妻俩自己带大的,虽然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们希望尽可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今年9月,张胆的儿子上小学了,夫妻俩每天更加忙碌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

  张胆说,现在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他在哈医大二院做收发信件的1000多元工资支撑。以前,妻子曾开过一阵小旅馆,但后来由于照顾孩子,旅馆也不干了。张胆每隔一段时间会到医院检查一下肝脏和转氨酶。去年,他在检查中查出了糖尿病,现在需要打胰岛素控制血糖。

  对于自己从患病生命垂危到接受肝脏移植,再到娶妻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张胆说他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无论是医院的专家教授,还是医护人员,甚至是病友们,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有了妻子,有了家,现在还有这么可爱的儿子。他的心里装着很多感谢的话,一路走来要谢的人太多了。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这些年经历的事情都始终记在心里,他真心地向哈医大二院以及帮助过他的人们说声“谢谢”。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