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25日讯 虽然没有做熟,但已然香气四溢的稻鸭米,开启瓶盖、稻香味扑鼻的大米酒,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笨榨豆油,以东北民猪肉为原料加工的熟食制品让人垂涎欲滴……
2013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上,产自寒地黑土绿色绥化的绿色食品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在绥化的50个展位前流连忘返。
“这种黄金米是大米吗?”在黑龙江露易司食品公司展位前,许多客商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总经理王凯胜娓娓道来,他说:“这种黄金米是大米形状,其实是玉米,我们是‘粗粮细作’,易于人体吸收,健康方便。还有玉米面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非常受欢迎。”闻着现场蒸煮的饭香,不一会儿,黄金米就卖出了不少。据介绍,不拘于传统的销售模式,露易司公司还开始做起了电商,淘宝网上线一年,销售额已经占据总额度的15%左右。
青冈县昌盛豆制品公司的深加工产品豆皮已经远销新加坡、俄罗斯,在此次绿博会上也十分抢眼。泥河鸭蛋展位前人头攒动,记者上前询问,原来得知在泥河水库,有60多户养鸭户组成了泥河绿源家禽养殖合作社,1万多只鸭子全部生态喂养,这里的袋腌鸭蛋还获得了北京国际农交会金奖,目前供不应求。为记者解说的原来是兰西县县长韩奉财,他把记者引领到了另一个展位,他说:“这个企业生产的紫苏籽油、亚麻籽油非常受南方市场欢迎,现在也得到了哈尔滨市场的认可。”
绥化双启水稻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绿米在此次展会上非常引人注目,一斤180元的价格,让客商真正体会到了健康绿色的价值。“我们450亩园区种植的都是红米、绿米、黑米等高价值的珍贵米种,虽然价格高,但是在上海卖的特别好,高端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该合作社总经理杨启信心十足地说。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绥化是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最早的地级市,本届绿博会农业大市绥化共有68家绿色食品企业的200多种产品在50个展位上展出。开幕当天,海伦市胜利粮库与福建省南安市就签订5000吨玉米购销合同。
全世界有三大黑土带,其中,土质最肥沃、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我国的松嫩平原,绥化就坐落在松嫩平原的腹地。绥化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因此号称寒地黑土。绿色、无污染的环境,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截至目前,有着“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殊荣的绥化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600万亩,其中1085.4万亩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位居全省之首。全市有机食品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2.9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实现了全面积覆盖。
据悉,近年来,在“三年产业建设项目攻坚战”活动中,绥化市依托资源优势,巧打“绿色牌”,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力度,不断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截至目前,当地已有34个投资超亿元绿色食品产业被纳入省政府十大产业重点推进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业已渐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