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日讯(记者 印蕾 付巍 宋南剑)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北岸,有一片绿树成荫,花草环抱的庭院,这里就是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的生产基地。公司下属的哈尔滨天坛铅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社会福利性企业,多年来,公司为诸多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使残疾人在社会大家庭里找到了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工人们在挑选铅芯。东北网记者 印蕾 摄
九月的一天,记者一行来到公司采访。走进机器轰鸣的车间,工人们都在有序的干活,操作娴熟,配合默契,看不出哪些工人是残疾人。
铅芯公司经理郭树新告诉记者,吸纳残疾人工人就业公司没少动脑筋。他们选派了理解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车间主任到市残联组织的手语培训班学习,回到工作岗位后,利用业余时间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手语培训。虽然手语打的不规范,残疾人职工却很高兴,找到了亲人的感觉,手语这门特殊的语言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
油芯工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道重要工序,油芯组技术骨干徐淑英接收了一名聋哑职工小张为徒弟,如何把油芯操作技术准确传授给徒弟呢?起初,徐淑英有些退缩心理。同事都来鼓励她克服畏难情绪,同时鼓励小张认真学习技术,掌握本领,为社会创造价值。经过半年的磨合,徒弟小张熟练掌握了油芯工序全部操作规程,还学到了师傅的拿手绝活,成为油芯工序操作技术骨干。在2012年市里组织的“技能传帮带名师带高徒”活动中,师徒二人脱颖而出,并作为典型做了经验介绍。
工人对铅笔成品进行分类。东北网记者 印蕾 摄
劳动点亮生活,大爱温暖人心。铅笔公司成为了残疾职工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线职工进行避暑度假,使其消除工作疲劳,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每年都举办主题文艺晚会,组织残疾人员工登台献艺,展现他们自强自立、关注企业发展、热爱生活的风采。每逢节假日,公司领导还会亲自带队,将节日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到残疾职工家中,分享节日的喜悦。
考虑到残疾职工多半居住的距离公司较远,身体残疾给他们乘通勤车带来了不便,公司果断决定,卖掉原来的大客车,购买了上下方便、冬暖夏凉的中型面包车接送通勤,受到了残疾职工的交口称赞,家属也多次对公司领导表示,公司想得太周到了,他们都支持家属在这里安心工作。
公司总经理栾洪岐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更有责任引领社会各界帮扶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使其在劳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自我生存的价值,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