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人民币女拖拉机手”急性心衰 在哈医大二院一周两次脱险
2013-10-31 10:43:2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华虹 孙瑜淼 杨茉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31日讯 “白天睡了一大觉,现在感觉挺好。”30日17时许,记者来到哈医大二院老年病科病房看到,“人民币女拖拉机手”85岁的梁军老人气色不错,声音洪亮,与23日因急性心衰被送进医院时生命垂危的样子有天壤之别。经过一周治疗,从30日开始梁军老人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吃过晚饭后,在老伴和儿媳的陪伴下认真地看着电视里的新闻。

  梁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

  《梁军传》再版老人签名累犯病

  “我这病呀,一半是累出来的。”看到记者来探望,梁军边热情地伸出双手将记者拉到床边坐下边说,上个月《梁军传》再版发行,她那阵子一直忙着在自传上签名赠予读者。23日,她签了大约有100本,越写越觉得自己的字难看,还感觉喘不上气来。那几日正逢大雾天气,气温骤降,梁军本以为自己的哮喘病犯了。可家人将呼吸困难的梁军送到全国劳模体检定点医院——哈医大二院检查发现,老人是急性心衰发作。

  很多检查指标已显示梁军处于最危险的状况,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哮喘、房颤、胆息肉、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威胁着老人的安危。

  医院紧急召集老年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骨外科、内分泌科等多科专家进行紧急抢救。

  一周两次脱险医院增“心理护理”

  “梁军这一周出现了两次危急情况。”梁军的主治医生马兰教授告诉记者,第一次是老人入院之初,还有一次是在入院次日的深夜,幸好抢救及时,老人都平稳渡过难关。待老人进入平稳状态后,医院又开始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并特别增加了“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们会每天不定时地去陪伴老人,陪她聊天,给她讲健康保健知识,让她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早一些恢复健康。

  “我这几天感觉越来越好,胃口也很好,医生很细心,嘱咐我现在只能吃干的,不能吃流食。”因为耳朵有些背,梁军说话声音偏大,但吐字很清楚,思维也很敏捷。她说,自己的三个儿子很孝顺,因为糖尿病的关系,医生不让吃流食,孩子们就特地在家做可口的饭菜给她送来,医护人员对她也很好,没事就来看她,陪她说话。

  从家取来“自传”送给医护人员

  为了感谢一周来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细心照料,梁军昨天特意让儿子从家里带来《梁军传》,签上自己的名字,亲切地赠送给医护人员们。

  提到自己的往事,老人的眼睛中突然冒出光彩。记者和照顾她的小护士们一起围坐在她身边,“哪年被印到人民币上的?”“当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是什么感觉?”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地问着。

  梁军老人耐心地说着往事:她是明水县人,1962年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面值为一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生产图”,就是以她的形象而形成。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建国后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全省劳动模范的光荣典范。

  希望用劳模精神传递正能量

  “我老伴的身体没我好,劳动造就我强健的体格。”梁军说完后看着老伴哈哈大笑。

  虽然病着,但她并不服老。梁军自己时常感慨年轻时养成的劳动习惯,让她拥有了强壮的体魄。直到近两三年,梁军患上一些老年病,才感觉身体上的不适,甚至多次出现险情。但她仍坚持经常参加些活动,希望还能够代表老一代的劳动人民,代表全省的劳模们,再多为社会传递一些正能量,把劳模的精神传递给当代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