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树下老人”刘震北生命尽头仍襄助考研学子
2013-12-30 09:59:2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衣春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在诚意楼前的大树下为老人折纸鹤、献花表达怀念之情。冯健 摄

  黑龙江日报12月30日讯 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的一道风景,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提到“树下老人”却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刘震北,从教近40年,虽没有显赫的功名,却用平凡之举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信任。退休14年,他没有悠然地安度晚年,而是执着地守在哈工大诚意楼前的大树下义务为学生辅导考研和搜集考研资料。12月11日,他永远的离开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离开了那棵大树,离开了他一直深爱的学生们。不过哈工大的师生们说,“树下老人”虽然走了,但“树下精神”会永远的传承下去。

  树下悼念“爷爷”

  12月11日4时40分,刘震北老师在哈市逝世,享年76岁。他帮助过的校内外学生自发地来到他曾经坐过的树下悼念他。

  机电学院2010级博士生都亮伤感地说:“当我去刘震北老师家中寻求考研帮助时,他从床头两摞整齐的资料中拿出了很多机电学考研资料送给我,这些资料有手写的、有打印的,甚至连清华大学等其他学校专业课的考研资料都一应俱全,这让我很吃惊。在刘老师无私的帮助下,我顺利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有一年端午节,刘老师邀请我们去他家吃粽子。那一天,我们一起做饭、聊家常,感受着家的温暖。刘老师在我们心里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像爷爷一样,慈祥、温暖。”能源学院2013级研究生周亚运谈起刘震北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能源学院团委副书记张越告诉记者:“刘老师生病以后,他老伴就不想让他出来,因为太辛苦了。但有时候在老伴外出时,刘老师偷偷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只好用轮椅推他去学校帮助考研学子。记得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一把伞在雨中显得很小。但是不一会儿,就聚集来七八个人。大家都举着伞,为刘老师撑出一片晴朗的天空,远远看上去,这些伞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花。”

  14年平凡的“琐碎”

  刘震北老师是1999年从哈工大能源学院退休的,“虽然从学校退休了,但我仍是人民教师,不能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这是刘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进入大三后,如何是否应该考研,如何准备考研十分困惑。于是他决定在这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说:“学生面对选择时,如果有人能帮他们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帮他们一把,对学生的人生和命运都至关重要。”

  于是,那以后的十几年,哈工大诚意楼下的那棵大树的年轮不断记录着相似的情景——刘震北静静的坐在树下,当学生因为考研的疑惑走近他时,他会亲手递给你一个透明塑料夹包裹的复印纸,正面是历年考研真题目录,而背面是他的家庭住址。

  60多个专业的历年真题都经过他的手一一整理装订,并为学生免费咨询和印发。2006年,他患上了脑血栓,他的右腿不听使唤了,他仍然坚持为考研学生提供复习材料和各类帮助。不同的是,他原来骑着自行车来,坐在花坛上,后来坐到了轮椅上。刘震北老师曾经这样说:“我做的事情其实很平凡很琐碎,但是总要有人一点一点做下来。”然而正是他坚守了14年的“平凡小事”,却铺平了近万名考研学子深造之路。

  “树下老人”精神后人传承

  刘震北在生命的最后,仍在惦念着学生和他搜集的资料。“2010年以后,刘老师已经很虚弱了,但是还总是让我们推着轮椅带他去树下坐坐。”刘老师的学生说,后来他已经快出不了家门了,但是他还放心不下轮椅上那一大包试题。当时并没有人有意愿接受这些珍贵的资料,即使有,也没有热情去继续收集每年不断增加的新试题。

  哈工大学生社团“希望社”的学生们主动要求将他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希望社”是一个为考研学生义务服务的社团,该社团的负责人向老人表示,一定会好好的继续收集试题,并保存下去,想方设法以义务的形式把这些题复印并发放到真正需要它们的同学手中。在人生最后的时光有了继承者,刘老师十分欣慰,他临终前反反复复嘱咐:“千万不要商业化,要让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帮助。”

  刘老师去世后,能源学院团委副书记张越告诉记者,学院会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刘震北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建立“树下老人图书馆”,将哈工大“树下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