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日讯 收集民情听民意,网络问政解民难。民生工程让民参,人民城市人民管。这是大庆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秘笈口诀”。用这办法治理城市,党委政府省心,群众满意,老管用了。
最近,网友“蓝色海洋”登录“百湖民声”大庆市网络问政平台,投诉东城领秀C-22楼2单元一户家里暖气不热,请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没多久,龙凤区城管局回复:该室属市热力公司供热区域,维修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室温控阀损坏,现已修好,恢复正常供热。
“高射炮打蚊子”,就是“百姓下单政府供货”的一个最好例证。
这是网络问政平台上普普通通的一次“群众”与“政府”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持续,既倾听了群众呼声,舒缓了社会情绪,又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深受各界好评。
畅通渠道,有求必应,有问必答。2013年,市委、市政府利用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媒体优势,辟建了全省首个网络问政平台——“百湖民声”大庆市网络问政平台。
责任编辑万祖凤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这个民意“直通车”已收到群众问政信息1400多条,61家上线单位回复暖气不热、私车营运、物业管理等各方面问题近1300个,满意率超过90%。目前,网络问政平台总浏览量已突破50万人次。
为群众解决困难还不算,咱大庆还创新思维和举措,让群众一同参与社会治理,给群众实施民生工程的“决定权”。
201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以“大庆百姓下单政府供货”为题报道了大庆让群众定制民生项目的创新做法,并给予充分肯定。
2012年9月,市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惠民工程”建议。3个月共收到城市设施、道路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群众意见建议3000条。
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征集承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32个部门参加的14个专项工作组,逐一回复市民建议,并进行分类、整理、系统研究论证。经反复磋商多方征求意见,最终确定100个民生项目,总投资28.6亿元,其中70%来自群众建议。
如今,“百项民生项目”已全面告捷。这些项目小中见大、大中见新、新中见实、实中见暖。
灭蚊专项行动,市长专门研究部署,集中开展6次统一灭蚊行动,使群众免受蚊虫侵袭,在细微处体现大民生;建设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项目,彻底解决东城区60万人口的污水深处理问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课堂项目,让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青少年一代得以传承和弘扬;新建改建9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项目,极大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公开征集“惠民工程”建议,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使群众把城市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那么,治理好城市,自然水到渠成。
在全国率先制定民情、社情、政情“三情”发布制度,启动三情处置系统,把握社情民意“风向标”;在全国率先开展“五进七讲”活动,让群众掌握“安全术”。这些,都成为了大庆创新社会治理,畅通与群众交流渠道的经验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