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同志是我在中央纪委工作时的老领导。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选举贺国强同志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我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段日子,经常得到国强同志面对面地教诲、手把手地指导,真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受益终身。2009年春,我到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工作,虽然不在国强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但老领导无论事业上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还是个人的眼界胸怀、思想境界,以及品德修养、人格魅力,都始终感染、激励和教育着我。最近,我拜读了刚刚出版的《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如同又聆听到老领导的教诲,倍感亲切。《文集》收录国强同志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等210篇,主要是他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期间的文稿。这十年间,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国强同志创造性开展组织工作和纪检工作,形成了一系列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党建思想和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部《文集》就是一部党建教科书。作为在组织战线工作的同志,我重温了《文集》中收录的贺国强同志关于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既有感同身受的亲切感,又有豁然开朗的洞明感。
《文集》关于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论述,是我们正确看待和评价干部的基本方法。按唯物辩证法办事,是贯穿整个《文集》的鲜明特点。国强同志始终强调“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最要紧的,就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早在1990年担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期间,他就提出“评价一个干部,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要看他的本质和主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更不能只凭个人好恶或主观印象”。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他更是多次强调并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在《怎样当好组织部长》一文中,他指出“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干部,既看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又看干部的缺点和短处;既看干部平时的表现,又看在关键时刻、在处置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既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内’的表现,又了解‘八小时之外’的情况”。在《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考察评价干部》、《增强干部考察的针对性》等文章中都指出,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政绩,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干部。国强同志的这些论述,是我们考实考准干部、选好人用好人必须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现实情况看,个别干部确实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速度、轻质量效益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和评价干部时,必须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看平时、看一贯,看长期表现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进行考察了解干部,一句话,就是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和评价干部,这样才能把那些有实践经验、敢担当有作为、群众认可、能干成事、廉洁自律的干部选拔出来。
《文集》关于为党和国家选贤任能的论述,是我们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遵循。国强同志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好选人用人关、关心爱护干部、重视培养年轻干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论述。《加强省区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一文中谈到,“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在如何使用干部方面,他提出“发现优秀干部要强调‘不拘一格’,使用干部要强调‘用人所长’”,“同一个岗位,符合条件的干部可能很多,谁的德才素质更好,谁更适合岗位的要求,我们就应该向党组织推荐谁,做到好中选优”。就组织部长应该如何对待干部,他指出“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热情帮助、积极鼓励;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敢于为他们说公道话;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地谈心、提醒、批评,帮助他们尽早改正”。国强同志还十分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在《对年轻干部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放手使用》一文中,他强调“我们培养干部,一定要有超前眼光,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着眼5到10年、甚至10到20年来培养干部”。在《选好配强省级党委领导班子》一文中,他指出“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胆使用,不仅让他们进班子,还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特别优秀的还可以破格提拔”。在《挂职干部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一文中,他勉励挂职锻炼干部“要有强烈的自我锻炼意识”、“要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要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等。我体会,这些论述抓住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既有战略上的总体规划、又有“战术”上的具体措施,从培养选拔到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回答了选什么样的人、怎么选好人的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选准用好干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做好组织工作,特别是对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集》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论述,是我们破解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有力指导。国强同志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做好工作的第一位要求。他指出“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并反复强调创新的关键是要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的基础上做好结合这篇文章,结合得好,工作就有新意,就能出政绩,就能体现水平。在《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一文中,他谈到“改革越深入,难度就会越大,就越需要从整体上加以突破”,“对亟待解决而难度又较大的一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实践”。在《“80后”、“90后”年轻人经受住了考验》中他提出,不能思想保守,思想要解放一点,对年轻干部肯信任、敢提拔、敢重用,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这是事业的需要。在人才工作上,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国强同志提倡允许和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和实践,他提出“特别是对一些尚无经验、尚不成熟的问题,只要大方向正确,就积极支持;对于有不同认识的做法,可以等一等,看一看,不急于表态,不忙于下结论,为基层的探索实践创造宽松的环境”。可以说,《文集》中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论述和观点,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的理念,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国强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看待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敢于摆脱思想桎梏、冲破观念羁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不仅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
《文集》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论述,是我们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根本要求。国强同志在狠抓工作落实、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出了很多阐述,反复讲、经常讲抓落实的问题,提出抓落实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问题,如何抓落实大有文章可做。在《如何抓落实》一文中,他指出“在工作中制定决策和部署实施方案,事情只是开了个头,更重要的是通过明确责任、督促检查,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他反复强调,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关键时刻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落到实处。就改进文风会风,他要求“会议和文件应注意解决实际问题,要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在《注意改进文风》中提出,文稿要力求朴素平实,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不刻意讲究文字的对仗整齐,要尽可能讲短话、写短文。在《公务活动要务实节俭》、《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等文章中,他都谈到“到点上考察调研要轻车简从,尽量不扰民”,“陪同的同志不要多,确实是工作需要的同志去就可以了”,“我们手中掌管的钱财,无论亿万之巨还是毫厘之微,都是人民的血汗,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厉行节约,精打细算”。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学习国强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联系到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是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根本要求,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养成,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带头真抓实干,才能保证组织部门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文集》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论述,是衡量我们践行宗旨让群众满意的重要标准。国强同志始终注意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在《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中指出,不管群众来自什么地方,反映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态度,我们都要带着责任和感情认真负责地做工作。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强同志在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期间,曾与两家村民结成扶贫对子,十几年一直保持着联系,心中始终挂念着两户“穷亲”。到中央工作后,他在重庆考察调研期间,还专门去看望两家人,临别时,一家的老人送给他两双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老布鞋,他动情的说“穿上你们做的鞋,走路‘踏实’。”国强同志特别关注着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区的干部群众,要求党员干部站到抗灾救灾第一线,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他指出“老百姓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不容易,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就得不到实现,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他提到“解决好这个问题‘刻不容缓’,如果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我们耽误不起啊!”《文集》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国强同志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价贯彻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强调“评价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怎么样,不能只看上级意见和自我感觉如何,更应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文集》收录的许多讲话、批语,都体现了国强同志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一贯思想和爱民为民的情怀。国强同志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和群众的心贴在一起,关键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群众,这不仅仅是感情问题,更是党性观念、纪律作风和政治立场的集中反映。在实践中我们也切身感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是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推进组织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把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
《文集》关于公道正派内涵的论述,是我们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则。国强同志反复讲过“打铁必先自身硬”的道理,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而且始终强调对所在单位和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他指出,“在干部群众眼中,组工干部是‘管官的官’,如果律己不严、操守不好,别人自然会对组织部门选用的干部产生疑问”,“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做好,既要看业务水平如何,更主要的是看是不是公道正派”。国强同志鲜明地提出,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主题和组工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强调“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并把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句话。这四个方面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如果丢掉了公道正派这个优良传统和根本要求,党的干部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制度就不可能得到认真贯彻,就会重用庸才,埋没人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难以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所以,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必须强化“打铁必先自身硬”的意识,带头风清气正,坚持修身律己,时时处处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这样才能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教科书。学习贺国强同志《文集》,领会思想内涵,掌握工作方法,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很有裨益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