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1月7日讯 绥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前景愈发广阔,“小农户”看到了合作经营这个新型经营主体的强劲市场竞争力,纷纷走入“大家庭”,寒冬里,涌动着农民入社潮。
“合作”才能出效益
在青冈县民政镇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农民互相唠着今年种地的事,一些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也表示出强烈的入社意愿。
据了解,2012年民政镇的郑希国、刘树山等农民入股成立了青冈县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1000万元的农机装备投入,让合作社拥有凯斯210拖拉机、东方红2204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40余台(套),并装有GPS定位仪,作业导航仪等先进仪器。
经过耐心的引导,一些农民将土地转租给了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37户农民带地加入了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和管理。去年合作社用现金转包了3175亩土地,每亩400元,社员带地入社的16359亩,保底金每亩400元,年终返还。
由于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和大垄双行种植,加之科学管理,生产成本相对下降,而玉米产量相对提高了。去年合作社集约的1.6万多亩土地,科学施种,科学管理,尽管去年由于降雨量大,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受灾面积也达3530多亩,有近500亩几乎绝产,但通过测产玉米,平均亩产仍可达到725公斤,试验田地块有望达到吨粮田,高于当地农民玉米种植产量的35%以上,合作社盈利将超过500万元。
今冬,很多农民表示要加入这个合作社,合作社经理栾传和介绍,今年合作社作业面积将进一步扩大,社员带地入社面积将达到3万亩,入社社员400户以上。
能人领带选准致富路
寒风凛冽,在明水县顺宇畜禽营销专业合作社内,却是十分热闹,驱走了严寒,近百名农民来此纷纷加入合作社。
入冬以来,顺宇畜禽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姚德新每天应接不暇,各乡村农民来考察林蛙养殖。
据了解,去年夏天,姚德新通过网上查资料,看到了养殖林蛙有前景,他来到内蒙古东北林蛙研究院进行全面考察,找到了研究院的领导,希望这个研究院到明水建养殖基地,选派技术员,帮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姚德新组织农民办起了林蛙养殖合作社,他说,入社农民买一次种蛙受益很多年,如果种蛙死亡,我们第二年免费补种,包技术、包回收。养殖户们交够商品蛙后,将第一次购蛙款全部退回,并且进行法律公证。农民们纷纷考察入社。据姚德新介绍,入冬以来,已经有300多农民加入了这个合作社。
“抱团”闯市场增收前景广
望奎镇厢红五村的棚菜专业合作社的营销大户已达10余户,平均每天外销瓜菜1.5吨。
据了解,这个村瓜菜种植面积大,但由于种植专业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分散种植、自产自销,常出现“卖难”现象。这个村瓜菜种植大户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创办了大棚瓜菜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5户。同时组建专业营销队伍,调研各地市场需求,帮助联系客户,目前拓展了绥化周边地区,形成了销售网。
柳编是这个县的传统产业,全县已有200多农户从事这一产业。这个县柳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依托专业合作社中的龙头企业——振兴柳编厂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组建农产品销售联合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合作组织综合实力,拓展了农民的盈利空间。
通江镇正兰头村是这个县规模较大的一个生猪养殖专业村,但单家独户的农民,就像一盘散沙,长期被交易地位不平等、信息渠道不对称、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困扰。2009年10月,这个村生猪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6家养殖户申请加入合作社,并推选出了理事长、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合作社从此走上了产权明晰、制度规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之路。短短的几年时间,合作社吸引了89户养殖户入社,年新增生猪出栏5000多头,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
目前,这个县有各种农民专业组织585个,涉及瓜菜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2万余户农民走上致富路。青冈县永丰镇友爱村“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创新了“党员+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发展到占地500亩,实现总体投资1200万元,共建设大棚12万平方米,温室56400平方米,蔬菜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拥有“雨蒙”等商标3个,产品已远销到华东五市的各大农贸市场,实现年收入200万元,并带动周边150人就业。图为合作社社员正在精选西红柿装箱运往上海。张远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