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没落”的杀猪匠:杀猪更多为年味 无人愿接班
2014-01-09 08:52:3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叶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讯 “上周日,我去农村吃了一顿杀猪菜,那叫一个香……”有人晒着口福、透着幸福。农村杀年猪了,大年,快到了。

  近几年,城里人把下屯子杀年猪当做寻找久违的年味,杀猪匠忙了起来。57岁的刘成滨住在道里区新发镇独一处屯,是远近闻名的杀猪匠。没有徒弟的老刘,也许将成为这一带最后的杀猪匠。

  被乡亲们逼着“出山”杀猪

  2日下午,记者见到老刘时,他正在自家院里收拾刀具。尖刀、打毛刀、劈肉刀……“家伙什儿”竟然一大堆。

  “50岁那年,在一家屠宰场杀猪,干了三年,厂子黄了。后来一直在铸造厂打工,冬天厂子停产,回家猫冬。”老刘说,自己重操旧业,是乡亲们“逼”的。每逢过年,屯子里家家杀猪,但杀猪匠却要到十里八里外的屯子去请。他一放假,乡亲可高兴了,开始只是帮忙,后来活儿越来越多,杀猪,也成了他冬天的“副业”,两个亲戚还成了他的专职助手。虽说是“副业”,实际是他的“富业”,年前挣的很可观。

  说话间,一头大白猪被人用手推车推进院。老刘说了声:“你是今天的第9个客户”,便操刀工作。“杀猪虽脏,但也算手艺人,要是弄呛血了,那猪肉才难吃呢!”助手大张向记者卖弄,老刘抬起头,翻了一眼说:“咱可没丢过手艺。”

  农村的年猪多被城里人买走了

  买猪的是两个小伙子。他们说,这是哥几个过年给老人送的年货。生猪按毛重10元一斤买的,算下来比肉店的价要高,但毕竟心意到了,肉吃着也香。

  老刘介绍,腊月没到,屯子里就开始杀猪了,大部分是城里人买走的。他家养了三头猪,一块肉也没留下。“城里人为了年味,出手大方,给上价了,凭啥不卖?”

  那自己家吃什么,老刘说,成天杀猪,还能没肉吃?回头从乡亲那儿匀一扇。

  唠嗑没耽误手中的活儿。大张开始搅猪血、刮毛、分块,老刘端着一盆下水,进屋去收拾。坐上火炕,记者身上暖和不少,听老刘侃起这几年的杀猪经。

  杀猪匠越来越少,明天的年味到哪找

  以前,每个村都有杀猪匠,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如今,乡亲们平时吃肉都到集市上买着吃。只有杀年猪时,老刘他们才忙活一个多月。今冬,最多一天杀过11头。因为杀猪匠少,十几公里外的屯子,都出车拉着老刘、装上大锅和案子前去干活。

  杀猪的工费是每头130元。老刘说,城里人一般都给150元,如果帮着卸成小块,就要200元了。

  老刘说,杀猪活又苦又累,全年清闲、只忙年前,早就没有多年前的风光了。如今因无人愿意接班,杀猪匠越来越少了。“杀年猪,图的就是个年味,少了这个,农村过年好像缺点啥。”

  聊了一个多小时,等记者再到院子里时,猪肉已被分割成块,买猪的小伙子正在装袋,兴奋得一再表示“明年还来”。

  杀年猪,感受久违的年味,但猪肉质量如何保证呢?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但是,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老刘让记者放心,他说,屯子里要是有病猪,乡亲们担心相互传染,早就监督处理掉了。在杀猪时,我们一打眼也能看出猪的好坏,毕竟关系到健康啊。

  院子里静了下来,老刘开始打扫“战场”,唯有一锅烧得热气腾腾的沸水,还在等待下一个“顾客”。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