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两会36位代表委员联名提三招建议 破解停车难
2014-01-09 10:59: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初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街头乱停车导致交通不畅。(资料片)

  东北网1月9日讯 停车,难!难!难!这是当下有车族每天出行中要面对的无奈。

  成立公益类停车管理公司 收费优先建设新停车场 小区闲置车位对外出租

  高度重视静态交通发展,构建城市静态交通发展战略,多部门联手研判现状,为应对日益增多车辆引发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做好提前谋划。这是今年两会上11名人大代表、25名政协委员的联名建议,也是近年来首次在两会上由众多代表、委员共同提出的建议。

  不管啥地儿都能把车停

  张晓光在机关工作,每天上班,最头疼的就是找车位,“如果二十分钟能找到一个车位,那就是幸运的了。”与张晓光有相同经历的市民不在少数。无论去商场还是去上班,甚至出门办事,停车难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统计显示,哈市市区应建停车泊位99.6万个,但实际只有36.7万个。因停车泊位少、分布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完善,目前市区车辆随意停放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在禁停标志牌下违章停放、在禁停黄线范围内随意停放、私自设置专用停车标志牌等情况屡见不鲜。

  由于中心商业区、大型医院、重点学校、行政办公区等区域占道停车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严重影响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交通拥堵现象因此大量出现。而在一些居民小区,特别是上世纪建成的居民小区,由于没有配建停车泊位或停车泊位配建不足,早晚高峰期间,居民区道路因违法停车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此外,车辆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公交、长途、出租等专业车辆停车站、停车港湾不足,都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停车场“圈地”乱象丛生

  “随意圈一块地就能收停车费”、“随便划几条线就成停车场”……作为此次建议的执笔人,市人大代表赵宏征、市政协委员栾健告诉记者,他们在多次联合调研中发现,目前,哈市停车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突出问题:

  一是在停车场收费的企业存在市政设施无序使用的问题,随意圈一块地、立上一块牌、在路上划几条线,就可以雇人强制收费。存在收费不合理、费用支出去向不明、强制卖卡等“霸王”行为,占用社会公共资源,为个别单位或个人获利提供方便,与停车者的冲突屡见不鲜,影响政府形象。

  二是在二环桥等桥下空地,出现了新的“圈地运动”,空地悉数被圈,或为停车场、或为违建,完全没有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是目前很多小区的地下停车位是开发商销售、物业公司管理,只售不租,只对业主不对社会车辆租售,成为无法利用的社会停车资源。

  停车位资源应合理使用

  “随着哈市去年进入‘百万汽车俱乐部’,由此引发的停车难、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将日益凸显,如何防患于未然,提前谋划应对之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赵宏征、栾健表示,静态交通问题的核心是停车设施的规划、设置和方式的革新,只要从政策、规划和技术水平上得到充分落实,就一定能解决好停车难问题。

  “希望能借鉴发达地区做法,打破哈市现有公共资源无序使用的局面,使静态交通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法制化”,代表和委员们认为,静态交通管理需要市政、规划、建委、交警等多部门联动,建立综合协调小组,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哈市应成立地上非营利性公益类停车管理公司,建立资源合理使用机制,坚决取缔原咪表公司和非法占地等占用公共资源谋利的企业和个人。

  ——人防部门要组织成立地下停车位管理机构或管理公司,对未缴纳相关费用的开发商提出强制要求,开发商和物业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车位供社会车辆有偿停放。

  ——新成立的地上、地下停车管理公司尽量雇佣轻度残疾人员、企业下岗人员、“4050”人员及其他再就业人员,解决本地就业问题。

  ——实现收费透明、利益上缴,并优先用于市政停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产生的收益优先维护公共停车场的设施和建设新的停车场。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