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3日讯 严厉打击制售假证行为;公共场所入厕实在难,临街商企应提供方便……“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的声音涉及城建、民生等诸多方面问题,他们的这些观点,您是否有共同感受?
开放沿街商企卫生间
现状
哈市城区现有公共厕所仅312座,城区平均16.27平方公里分布一座公厕,平均1.49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哈市公厕缺口1080座,导致人口密集区域如厕难。
声音
市人大代表栾芳:建议在人流密集的繁华街路,选择有条件的沿街商企将自用卫生间开放给公众使用,解决行人如厕难的问题。沿街商企把自用卫生间对外开放使用,应统一挂牌明示,在一类主干街路每间间隔200至300米,二类街路每隔300至500米设置一处。对于沿街商企在卫生间开放后带来的水、电、保洁等费用的支出,政府应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严打制贩假证行为
现状
哈市公共场所和一些建筑物上,办证小广告时常出现,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
声音
市人大代表徐建华:建议有关部门联合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严惩违法者。公安机关应加大对网上制贩假证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制假贩假网站、网上群发制贩假证信息等行为,坚决彻底铲除违法犯罪团伙。
实行物业管理准入制度
现状
哈市物业服务业存在产业层次低、服务能力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应进一步发挥现代物业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声音
市人大代表段其泉:建议实行物业管理准入制度,无资质的企业不能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对服务质量不好的物业企业要予以处罚。同时,还应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服务质量高的企业。构建哈市业务完备、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业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发挥现代物业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