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13日讯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以“避寒游”的方式躲避严寒。从-20℃以下的冰城,前往30℃左右高温的海南,随着“避寒游”这种反季出行方式的流行,各医院门诊接治的“温差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尤其对于老年人,旅途劳顿加上两地温差大,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不适,严重的甚至会诱发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
海南归来被“冻晕”
元旦期间,哈市55岁的曲先生和家人前往海南旅游,抵达目的地,炎热的天气没有让曲先生感觉到舒适,反而出现了不适感。“刚到三亚我就头晕、没力气,血压也上去了。”曲先生说,他平时心脑血管有点小毛病,血压有点高,5日,他结束旅行返回哈市,刚一下飞机,感觉脑袋被冻得受不了,随后就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在家中休息一会儿症状也不见好转,便前往医院就诊。
在哈市第一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曲先生为高血压。该院神经内科王中卿主任介绍,近日哈市与海南的温差将近五六十摄氏度,短时间内往返两地,经历较大大的温度变化,很容易出现“温差病”,这类患者往往都有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从寒冷的环境来到炎热的环境,人的血管会随之舒张;而回到寒冷的环境,血管又会收缩,如此一冷一热,心脑血管会受到刺激,很容易引发疾病。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或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如果短时间内往返于温差过大的两地,就要警惕血管受到强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早餐吃好晚上泡脚
冬季哈市前往海南等地的“反季”出游十分热门,而中老年出游人群也在逐年增大,对此,专家提醒,反季旅游并非人人适宜,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情况,比如,出行前要注意目的地与出发地的温差,备好轻薄衣物,回程时应及时更换厚衣物,到家后要多休息。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等,反季节旅游前要慎重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出游,外出旅游回到我省以后,则要立即加强保暖措施,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感,要注意血压的变化。如果持续症状加重,就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家长朋友在带着孩子反季节出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孩子衣物,旅途中保证孩子足够的休息。
王中卿说,为了预防温差带来的毛病,早餐必须吃好,最好有鸡蛋、牛奶、青菜或水果,早餐吃好了,热量充足,应对温差变化很重要。晚上一定烫脚保证睡眠,可以准备黄连素等药物。
对于反季节出行防止“温差病”的细节,建议看天气预报,不管温差多大,喝温热的水都是最好的,晚上休息时,不管是在炎热的三亚还是寒冷的冰城,都要用热水烫烫脚按摩一下,如果特别疲乏,就不要洗澡,保证休息、缓解疲劳是预防温差病旅途保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