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一男子痴迷“古董”地摊上买回134万赝品
2014-01-14 08:55:39 来源:大庆网  作者:马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4日讯 家住大庆市让胡路区的李先生,平时喜欢看鉴宝类节目。每当看到别人手里的稀罕古物,他总是羡慕不已,幻想着啥时候自己时来运转,也能淘到一两件价值连城的古董。

  不过,李先生并不懂行。也正是这个原因,两个南方骗子才能以高价,一次次把假古董卖给他。

  半个月时间里,两个骗子分三次卖给李先生200多件所谓的古董,价格高达134万元。这些东西并非货真价实的古董,而是千真万确的赝品。

  逛街

  14万元地摊上买“古董”

  事情要从去年11月份说起。

  有一天,李先生与爱人一起逛街。夫妻二人来到萨尔图区某商场,在附近看到一处地摊,摊位上摆着不少玉石,看起来非常精美。

  李先生一直喜欢看鉴宝节目,知道一些好东西是“宝主”无意中在地摊淘到的,于是他也留了心。

  随后,李先生上前与两位摊主攀谈,其中一位摊主的话让李先生动了心。

  那位摊主很神秘地对李先生说:“我们老家是江苏邳州的,这些玉石都是在老家从盗墓者手中收来的。老家那里抓得严,只好拿到这边来卖,您的眼光不错,这些物件平时很难见到。”

  两位摊主一唱一和,一会儿工夫,就把李先生“侃晕”了。他越瞅越觉得摊位上的古玉色泽圆润、年代久远,是个好东西。

  一番商量后,李先生花14万元,将地摊上的“古董”全部买了下来,可把两个摊主乐坏了。

  之后,双方互留了联系电话。

  痴迷

  再花120万购上百件“古董”

  地摊上买回宝贝几天后,一名摊主给李先生打来了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说,这次又带过来一批新宝贝,都是好货,而且数量不少。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李先生越发相信自己的眼光,当即以6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批“古董”。

  又过了几天,对方再次约李先生看古玉,说又有一批新货,而且件件都是出土文物,个个都是宝贝。

  一顿忽悠下来,李先生又掏出60万元,将第三批“古董”全部买下,两次又买了上百件“古董”。

  傻眼

  专家鉴定全是赝品

  三次交易下来,李先生一共买了200多件宝贝,前后花了134万元。

  李先生把这些宝贝摆满了客厅,闲暇时挨个把玩,总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过了一个月,李先生的家人上网时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江苏邳州有很多骗子,专干卖假古董的生意。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先生,李先生心里一惊,毕竟134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啊,他心里画起了魂。

  直到这时,李先生才想起来鉴别一下这些宝贝的真伪。

  他按照网上辨别古玉真伪的方法做了个实验,发现他买回的一些古玉经过反复的冲洗,光泽渐渐没了,而且越来越黑。

  这时,李先生彻底傻了,连忙带上这些古玉,到哈尔滨找专家鉴定。

  经检测,李先生购买的这些古玉都是普通石头或廉价玉石做成的,一吨才几百元钱而已。他所购买的这200多件“古董”,成本最多20万元。

  第四次

  贪心骗子又来电话

  得知真相,李先生简直要崩溃了。

  2013年12月20日,气愤的李先生来到萨尔图公安分局报案。就在民警了解情况时,李先生的手机响了,原来这两个骗子再次联系李先生,继续向李先生出售手里的玉石。

  这简直是自投罗网!民警得知这一情况,让李先生先稳住这两个骗子,并约好交易地点。

  2013年12月21日,民警在哈市将两名嫌疑人抓获。

  经民警审讯,两名嫌疑人交代,这些所谓的古玉,都是在邳州一个小作坊通过模具灌注制成的,然后再拿到山东某地做旧。

  调查中,民警发现,两名嫌疑人以前就因贩卖假古董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其中一个人还在取保候审期。

  目前,民警已起获赃款60余万元,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民警提醒

  购买古董要慎之又慎

  民警介绍,现在不少市民有了财力和精力之后,热衷于收藏一些古玩字画,觉得这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可是,真正懂得鉴别古董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不少骗子趁机钻起了空子,开始仿制各种古董,巧编故事,四处行骗。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切不可相信犯罪分子编造的五花八门的故事,被那些所谓的盗墓神话所迷惑。对那些主动送上门来的发财机会,更是要仔细鉴别和分析,否则可能后悔莫及。

  如果真要收藏,必须有行内专家进行把关,玉石鉴别专业性很强,普通百姓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上当受骗。

  【延伸阅读】

  555万古董只值25万

  2006年,由4人组成的团伙将一名深圳富商骗得团团转。这4个人分工合作,有联系富商的,有专门购买高仿古董的,几个人花10万元买来高仿真白玉编钟,以230万元的高价卖给一名唐姓富商。之后他们又花15万,购买了一套大型高仿汉代王侯陪葬青铜器工艺品,以325万元卖给了这名富商。富商得知被骗后报案,直到2012年3月最后一名嫌疑人才落网。经鉴定,这些古董只值25万。

  贪心老板被骗2800万

  2008年,郴州的一个房地产老板到长沙清水塘古玩市场闲逛,很快被文物造假者瞄上了。

  造假者先是到了一家古玩店,看好店里一件标价12万的铜器古玩,跟店主串通好先付6万,待会带个人过来,让店主喊价6万卖给他。造假者随后把老板带到店里,推荐其以6万的价格买下铜器。没过多久,老板就打电话给造假者,说6万买的铜器在香港卖了30万,尝到甜头的老板还想继续找他买古玩。

  就这样,房地产老板中了圈套,对造假人深信不疑,跟着他到处跑,淘了不少东西,前前后后被造假者以这种方式骗走了2800万。

  收藏爱好者损失400万

  2011年年底,家住广州番禺区的收藏爱好者梁先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古玩行家”胡某。胡某声称遇到一个“康熙珊瑚红地青花戏婴罐”和一个“乾隆官窑胭脂红地粉彩珐琅荷花鸳鸯戏水梅瓶”,是非常难得的珍品,两个只卖400万元。如果转手,就能轻松赚500万元。

  对古董一知半解的梁先生购买了这两个古董,结果一直卖不出去。梁先生找到收藏家协会鉴定,发现这两个所谓的古董均为赝品,实际价值只有几千元。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