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记者 侯巍) 黑龙江省力推“民生十大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确定的30件民生实事已完成29件,1件正在推进。今年将扎实做好省委提出的“十项重点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龙江人民。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大亮点,同时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说民生、讲措施、谈展望、话发展一时间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民生问题获高度关注。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研究出台稳步提高离退休人员收入、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向国家争取扩大我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提高标准等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受启发,特别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被列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这是政府报告的一大亮点。今年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说明我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人民的福祉放在了首位。”省政协委员王歌雅说,这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一个观点。

省政协委员王歌雅。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这几年,我省发展较好,在全国范围内GDP增长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却在全国排名到数第三,这与生产总值不匹配。”王歌雅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当中提出,要加强国有资源对地方百姓福利的反哺,这比较符合我省的特点,我省是资源大省,是共和国的长子,如何在为国家做贡献时也要让百姓得到实惠,提高生活质量,这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关注城乡发展的还有省政协委员魏兆胜,他建议政府在城乡、乡镇结合部建立幼儿园、小学,缓解此类地区入托难、入学难问题,同时加大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说起教育人才建设,得到了省政协委员徐伟的共鸣,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他建议加大从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避免人才外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5所;全面完成858所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计划改造任务;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扩大省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在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报告简洁明了,多位委员关于教育问题的提案有了落脚点。
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子孙万代的健康生活。加大雾霾天气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发展理念成多位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心声。代表委员们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禁烧褐煤的规定,分阶段逐步扩大禁烧范围、建设生物能等新兴战略产业、加大“小锅炉”治理力度和农田废弃秸杆科学回收、整治路边烧烤等。“雾霾直接危害群众健康,关乎百姓生命,政府要把‘治霾’当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省人大代表李华菊表示。
民生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2014年将扎实做好省委提出的“十项重点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龙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