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诚实守信是他的立业之本
2014-01-21 13:51: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诚实守信”一直是他立业之本,他的理想就是:“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周围的父老乡亲,踏实的做好自己的企业,为家乡做出贡献”。他的名字叫张一文,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杨树乡翻身村村民,现任哈尔滨市阿城鼎盛肉鸭养殖场经理。

  年轻时,他和很多农村的青年人一样,满怀激情,走出家门,怀揣着梦想去城市中打拼。那时的理想很简单,“赚很多的钱,改变生存条件,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1984年,他就只身来到哈尔滨,修过桥、做过木工,在烈日炎炎的工地上流血、流汗,每月只能挣到为数不多的钱,他从不言苦、不言累,只是多学、多做、多想、多干,这些历练使他成为了一个多面手。1998年,机会终于敲响了他的房门,由于他诚实守信、技术全面,被黑龙江省路桥公司派往苏丹国修建桥梁。在国外挣比较高的工资,但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干电焊活,其辛苦可想而知。越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他坚信“皇天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半年后,工程公司实行内部承包。由于张一文诚实守信的表现和精湛全面的技术,公司指定工程预制件这项难度较大的工程由他来承包。从一个工人转变为一个工程承包者,身份的转变,同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拿着一年近五万美金的报酬,他心里即兴奋又酸楚,这一刻他流下了眼泪,这是幸福的泪水。这一干就是10年,为他积累下了回国创业的第一桶金。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暴发之时,他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家乡是他永远依赖与热爱的地方。2009年,在杨树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张一文在家乡创办了阿城区鼎盛肉鸭养殖场,解决就业岗位16个。养殖场每批次可养肉鸭近3万只,全年可生产9批次,今年扩建后,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养殖场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生产经营,现所有的产品全部实行订单销售,与全国500强企业双城兴润食品加工厂签定长年供货合同,现养殖的樱桃谷鸭市场前景广阔。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运营,年销售收入已达300万元。他在2010年被评为“阿城区劳动模范”。

  家乡给他带来了很多的效益和荣誉,诚实守信的张一文更加想为家乡多做点工作,想为家乡人民多做点贡献。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大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词语,这引起了他的兴致。经过访师问友、刻苦钻研,他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和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杨树乡地处平原,土壤肥沃,良田万顷,发展现代农业符合杨树乡的乡情,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一是依托鸭粪资源,变废为宝。通过科技、环保等部门,争取到省级环保资金76万元,新上有机肥生产线,把鸭粪变废为宝。二是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针对“杨树小米”远近闻名的品牌优势,进行谷子种植,初期承包耕地600亩,购置了种植机械,成立了种植队伍,用本场生产的有机肥提高谷子产量与质量。三是购置机械建立杨树小米加工厂,对谷子进行深加工,进行有机米认证,绿色食品标识申请,叫响“杨树小米”品牌。四是将本场生产的米制品附料加工成为养鸭的饲料实现转化升值,以提高鸭子的饲养质量。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

  张一文说:“现在自诩把我的生产模式说成是现代农业,实际上只是皮毛。但我坚信,诚实守信才有前途,努力奋斗才能成就梦想。五年内,我的饲养量将每年实现递增20%以上,有机肥加工每年递增30%以上,种植业面积每年递增一倍,增配耕种5000亩地的现代配套农业机械,将解决农民就业200人以上,带动农户50户以上”。我们相信“千顷良田千顷绿,万亩谷物万亩香”的场景,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杨树乡这方热土上呈现。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