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今年,哈市发改委在抢抓机遇统筹落实“五大规划”的同时,还将着力培养千亿元产业,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助推哈市率先发展、当好龙头。
抓机遇统筹落实“五大规划”
据哈尔滨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在落实“五大规划”中,哈尔滨市将以实施老工业基地新10年振兴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做好与国家财税、融资、土地等扶持政策的对接和落实。
今年,哈尔滨市将加快推进纳入国家首批试点的香坊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加快实施哈轴、哈啤、建成、电碳、香木等老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谋划腾迁区域新产业的布局,将香坊区打造成全省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示范区。
以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推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四方面的改革任务,统筹指导各区、县(市)尽快进入操作阶段,实质性地推进改革试验工作。
以落实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为依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推进中国白俄罗斯哈尔滨工业园、香坊集装箱枢纽站、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等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争取以华南城、内陆港等项目为物理平台,申办建设对俄自贸区。
以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为承载,积极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打造自然资源加工和转化平台,加强绿色食品、北药开发、林木精深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储备,研究给予政策扶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以发展哈长城市群为纽带,努力发挥哈尔滨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加快编制哈长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着手启动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抓紧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加强合作,真正实现“多赢”。围绕构建哈长城市群,强化城镇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努力形成各具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公共服务完善、城乡互促互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借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据介绍,哈尔滨市将着力培育千亿元产业,放大食品产业超千亿元的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绿色、有机等高端食品产业,为食品产业实现两年翻番打牢基础。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和核心功能部件研发制造水平,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系统设计、集成和全程服务能力,形成轴承等功能部件、燃气轮机、民用航空、核电、气电装备、智能装备、农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把装备制造业加快打造成第二个千亿元产业。
同时,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进服务业大项目建设,集中打造哈南、松北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试点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华南城、集装箱中心站等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转化公路港商贸物流园、大连港集团商贸物流园等物流业大项目,推动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
突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积极申请国家对俄电子商务试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推进敦煌网对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赛格网“中国站”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加快建设,打造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大力促进协同创新,融合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新兴业态创新发展。
产业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并进
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已将今年确定为“产业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年”,既重视项目建设进度,又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竣工投产项目工作将纳入综合考核,以促进更多的竣工投产项目增产达效。
同时,力争全市实施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100个,实现年度投资120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市级重点产业项目260个,实现年度投资650亿元以上。力争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200个,其中亿元以上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50个。同时,将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前期评估机制,对投资10亿元或占地20万平方米以上重点项目,在项目落地之前,组织评估和论证,提出项目选址、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意见,为市政府统筹配置资源提供决策支撑;对10亿元以下项目,指导各产业推进组开展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