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木兰西郊渔场冬捕鲜鱼几乎被哈尔滨、大庆的客商包圆了。黄磊 摄
东北网1月22日讯 18日清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木兰县西郊渔场,20多名头戴大皮帽、身穿大棉袄的村民在“鱼把头”李国学带领下,凿冰、穿洞、下网……一直忙活到下午两点多,拖拉机拉着网绳开始收网了,一条条出水的一尺多长的大鱼在冰面上乱蹦。
李国学兴奋地在渔网前走来走去:“你们看,这一网算掏上了,这是鲤子、鲢子,还有黑鱼、白鱼、鳌花。”今天,李国学下的千米大网,一网出鱼上万斤。
西郊渔场位于吉兴乡永胜村,李国学3年前就从村里承包了这片水面。2000多亩水面由江汊子形成,前有土坝,后有江堤,松花江水在此形成回湾,成为鱼群的“避风塘”。水好,鱼就多,品类多达20余种,每年冬捕时,产量都在四五千斤。别的地方稀有的鳌花,在这儿成群结队。冬捕的江鱼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一家炖鱼、一屯飘香。
木兰县西郊渔场,村民们在“鱼把头”带领下起网收鱼。黄磊 摄
去年江水大,江汊子聚的鱼也多。前几天,村民试着捕了一网,一网出鱼上千斤。
随着大网一节节出水,一车车鲜鱼也被立即运到千米之外的“鱼库”养起来。这个鱼库,就是在江面上凿成鱼池,下面用网兜上,上面罩大棚。鱼库里,各品种江鱼分池饲养。看库人林景民说,这几年,冬捕鲜鱼几乎被哈尔滨、大庆的客商包圆了。哈尔滨一个客商老早就扔下10万元订金,一张嘴要求10斤以上大鱼不能卖给别人。
“没想到今年鱼这么多、这么大,价格又这么好。”李国学一连说了好几个没想到。当然他也很清楚,今年的西郊渔场能出鱼3万多斤,是常年的五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