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大松北”开启“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冰城梦
2014-01-24 08:01:2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姜雪松 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4日讯 “大松北”战略构想的确立,让“北跃”的“集结号”再次响起,奏出哈尔滨新时期的发展强音。

  1月7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哈尔滨市工作汇报。会议确立了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构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全市人民的意愿,一张蓝图绘到底。

  会议还提出了“大松北”概念——坚持松北新区开发的战略重点,树立“大松北”理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虽然已是冰封雪飘的隆冬时节,广袤的松北大地正涌动着春的讯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擎起“大松北”理念,怀着“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冰城梦,“北跃”再起航,松北再出发。

  “新战略”实施4年来,“北跃”号角下的松北大地日新月异,跨越式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大松北”的再度起飞积蓄势能

  在哈尔滨,松北的发展变化总是牵动人心。因为,这里寄托着冰城人“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梦想。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松北区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发展“清单”。

  “中国北方智谷”初现规模。科技创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亿元,进驻育成中心的中科院直属院所已达18家,160家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入驻发展,成为全省科技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随着航天三院钛合金、泰豪文化创意产业园、万达文化旅游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新材料、LED、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态势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创新创业广场入驻孵化企业已达275家,全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初步形成。

  “松江水韵新城”吐露芳容。去年,“北国水城”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开挖水渠32公里、湖泊5个,投建17座闸站和31座桥梁,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加高培厚完成堤防全线的89%,在去年迎战特大洪水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质量项目纷至沓来。华美太古家世界广场、凯利中法商贸旅游城、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凌信息哈尔滨云基地、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广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入驻。承担的35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2.1%。全国首家大型汽车生活商业综合体凯利广场正式开业,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二期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再加速。全区各类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0.9亿元,哈大高速对青山出口下桥主体竣工;万宝大道全线通车,直达肇东;铺设各类管线87.2公里,投资2亿元的松北供热管网北线工程全线贯通,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主要街路绿化提档升级,绿化总量和绿地率居全市首位。

  民生“蛋糕”越做越大。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0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4%。美加、中加两所国际学校正式招生,在全省率先实现国际双语教学零的突破;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门诊急诊楼竣工,一批世界领先的医疗设备陆续安装调试。

  过去一年是松北区委新班子履职第一年。一年来,区委坚定不移地实施“北跃”战略,始终坚持“不变调、不折腾”,“一本蓝图绘到底、一根钉子钉到底”,为全区下一步融入“大松北”、建设“大松北”提供了思想准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何把握“大松北”理念下的战略机遇期?松北区提出,要主动融入“大松北”,加速建设“大松北”,“大松北”理念是松北未来一个时期最大的“政策红利”

  在刚刚结束的松北区委全会上,松北区提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坚持把松北新区开发建设作为战略重点”部署的关键一年。从总体上看,未来几年,将是松北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

  从宏观层面看,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可期,这为松北乘势而上、提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省委、市委对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构想的再次明确,标志着松北大开放、大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内部优势上看,松北建区九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实施“北跃”战略四年来,新建三座跨江大桥,解决了两岸交通瓶颈问题,土地收储为新城区拓展了发展空间,科技创新城初现勃勃生机,太阳岛湿地舒展美丽画卷,“北跃”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经过四年的努力,松北区当初定位的五个中心轮廓已日渐清晰。科技中心平地起新城,文化中心湿地现美景,旅游中心品牌增魅力,金融商务中心蓄势攒后劲,市政府坐落在松北,行政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对推动和促进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如今,松北区的大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时间窗口”。松北区将借力“大松北”理念,站在全省战略高度、全市发展大局,重新审视和完善松北的规划、研究和谋划工作,主动融入“大松北”,加速建设“大松北”,充分发挥“北跃”战略主力军及“大松北”格局主战场的作用。

  “大松北”理念,就是要把松北区与呼兰区、利民开发区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协调推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相互融合、配套完善。这是松北未来一个时期最大的政策红利,也是松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支撑。

  “失去生态,松北就失去了未来”。告别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崭新发展理念下的“大松北”正在构筑一座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生态田园新城

  在“大松北”理念下,对“北跃”战略的再思考、再审视、再谋划已经启动。

  按照省委、市委提出的“大松北”概念,松北区以《哈尔滨市江北地区协调发展规划》为指导,开始修订《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松北区绿地系统规划》、《松北区慢行系统规划》。同时开始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林地保护性开发、人行过街天桥建设等规划。

  “‘大松北’的建设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要突出各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确保对松北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松北区规划局一位负责人提出,“要发挥规划的作用,用规划去管人管事。”

  据悉,今年松北区将通过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和项目牵动,统筹推进“两城”建设和城乡发展,努力在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功能配套、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启动顶层设计、行政审批制度、招商引资机制、土地收储机制、城区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和社会体制等七大方面的深化改革,打通构建“大松北”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科技创新城作为建设“大松北”的核心任务之一。将加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航天三院钛合金、泰豪文化创意产业园、奥瑞德LED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构筑全省产业发展的战略新高地。加快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入驻发展,形成引领全市科技创新和全省创新发展的“动车组”效应。

  良好的生态是松北最大的资源优势。松北区提出,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贯穿于新区发展的全过程。“北国水城”作为“大松北”生态景观骨架,其规划建设将被摆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改变生态原貌,不增加永久性建筑,不使用砖瓦和混凝土”——这是松北区对太阳岛湿地水生态环境修复设定的“三不”原则。今年,松北区将以沿江景观大道全线贯通为契机,启动太阳岛湿地水生态环境修复,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体验生态自然环境的亲水休闲空间,为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产业创造基础条件。

  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上,松北区提出,要注重在新区开发建设中保护好原有林地和绿地,保护好原有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业态,实现绿地、林地、农地、湿地“四地”融合,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同时,还要采取“插绿”、“补绿”等形式,搞好道路绿化、街角绿化,通过保护现有林地和绿地的方式打造“城市森林”。

  如果把松北的生态比做“王冠”,那么,旅游和文化就是这顶“王冠”上两颗最耀眼的“明珠”。松北区提出,结合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时尚创意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在南部推进建设沿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将太阳岛景区及沿江230平方公里范围内湿地统一规划发展,努力将松北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和国际养生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时,以万达文化旅游城为依托,加速旅游产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让松北从旅游大区走向旅游强区。

  守住文化,留住生态——这正是美丽松北的宝贵财富和魅力所在。在这一理念下,未来的“大松北”融繁华与科技、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将是一座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现代新城。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李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