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热心肠“老李”的“助人为乐工作室”
2014-01-26 13:51: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双余 邵东辉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6日讯(张双余 邵东辉 记者 侯巍)说起“老李”,在鸡西市恒山区无人不知,因为热心肠,人称“李雷锋”。他就是曾多次荣获鸡西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称号的李苓堂。

  李苓堂,今年65岁。1999年,恒山矿破产,职工分流、下岗。富裕点的年轻人大多迁居,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家。此时,“老劳模”李苓堂退休了。退休后的老李因为精通车钳铆焊等技术,很快被一家私营煤矿聘用。但干了半年,老板不高兴了。原因是李苓堂经常因为帮人而忘记自己的工作。面对着声称要扣工资的老板,李苓堂一气之下不干了。

热心肠的老李.

  想着风风雨雨相伴几十年的老邻居们,李苓堂觉得了自己应该“发挥余热”,力所能及的帮大家做点儿事。为此,他第一次印发了名片,正式宣布他的“助人为乐工作室”开张了。帮邻居们修理家用电器、磨刀、修烟袋……李苓堂很忙。

  2010年8月,78岁的李贵琴的老伴儿刚刚去世,而为了偿还所欠债务,她把楼房卖了,买了两间草房栖身。过了些日子,楼房新主人催她搬家。李贵琴犯愁了:小草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自己哪有力气收拾房子?如果花钱雇人修房,又舍不得所剩无几的积蓄。

  很快,李苓堂知道了这事。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背着瓦工、木工用具,找到了李贵琴的小草房,房前房后查看了一遍,告诉李贵琴:“大姐,千万别急坏了身子,三天之内保你搬到新家。”话说完,李苓堂就开始修门窗、掏炉炕、扯电线、粉刷墙壁……。第三天一早儿,李苓堂雇来一辆三轮车,给李贵琴搬了家,还在小草房门前放了一挂鞭炮。邻居问李贵琴:“你家跟李苓堂是不是有亲戚啊?”李贵琴激动地有些哽咽:“他是……俺的娘家兄弟。”

  十多年来,老李助人为乐,做过的好事数不清。老郝家的排烟罩被风刮掉了。李苓堂闻给他安装上新的——抹水泥、钻眼儿,爬墙头,割玻璃,整整干了四个小时。困难户万家爷儿俩一个是老荣军,重病卧床不起;一个是全残。李苓堂每个月都到万家给爷儿俩理发、刮胡子。王大娘的平房雨搭要掉了,李苓堂上房架上帮着拉紧。老刘家的天棚灰条子掉了七八根,李苓堂自带麻刀泥,帮他家钉棚、抹泥、刷白灰……

  李苓堂凭借一股子热心肠,在一条条老街内外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

  对李苓堂默默的付出,很多人不解,以为他傻,更多人则以为“他有钱”。其实,他是一个“破落户”。三个子女都是下岗安置职工,老伴儿没工作没劳保,而且李苓堂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缠身,是个“药罐子”。为了贴补家用,如今68岁的老李还在给区里的一家单位“打更”。

  可即便如此,李苓堂还是不改那幅热心肠。而为了节省开销,他还时常去废品收购站帮人白干活儿,为得是从破铜烂铁中挑选旧螺丝、旧零件;还时常到建筑工地拣铁丝,拣砖瓦石块;还时常拾捡路边的矿泉水瓶子、纸壳等——卖掉换几个螺丝。

  “一个退休职工,年纪又这么大了,何苦受这份罪?”这是十多年来,李苓堂听到最多的疑问。

  面对大家的疑问,李苓堂说,以前家穷,爸半身不遂后,里的顶梁柱倒下了,我们兄妹几个都不能去上学,要去拣煤、拣菜、拣破烂儿……我爸单位知道了,给我们免了学费,还接济我们,邻居也是热血肠的帮我们,一家人就靠着这些渡过了难关。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们理应伸伸手,都是老邻居,一个小忙,却能解决很大的事。

  “老李”说,要把“助人为乐工作室”一直开下去。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