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上,各种问候、吐槽风起云涌。
东北网2月7日讯 20年前,通讯还不发达的时候,过年串门是百姓常用的拜年方式。
2000年之后,手机逐渐普及,大家开始喜欢短信拜年,看到好的段子,朋友之间互相转发,感觉很新鲜。
今年春节,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微信以其便捷、省钱、形式多样等优点,成为最火的拜年方式。
微信“逼退”短信拜年
大学生小张说,以前同学之间拜年都流行发短信,但久而久之,就觉得互相转发的祝福短信很无聊。
春节时,同学之间都利用微信的便捷,不再局限于发送文字祝福,还发语音、图片,甚至是视频来转达新年祝福。
更为重要的是,在有无线网络的场所使用微信,是不需要付费的。在短信依旧是一角钱一条的模式下,微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是必然的。
小张说,通过微信,同学们可以建立一个“群”,大家在群里实时语音聊天,像面对面一样亲切、生动。
好多朋友还在微信朋友圈里上传年夜饭图片,对春晚节目进行评论吐槽,大家在下面留言,也同样能感觉到过年的热闹,增加了参与感。
记者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从2009年开始,全国春节期间的短信发送量逐年增长,到了2012年已经达到320亿条以上。但最近两年,随着微信、微博等工具的替代使用,短信拜年这种形式减少了很多,今年除夕和初一短信同比减少在5%以上。
盘点各种拜年方式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的发展,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网络视频拜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使得亲友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交流。
将日历往前翻几十年,在通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话。过年时,老百姓通过写信、发电报的方式,给远方亲戚拜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开始能听到千里之外亲人祝福的声音。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过年随手发个短信成为潮流,但是春节期间短信收发量庞大导致接收延迟的问题,也让人们很苦恼。而如今,拜年显然进入了微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