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21日讯 如今一提到“集”,许多人都会感觉到有些陌生,似乎那是极其久远的事了。不过,在我省的一些地方,人们仍保留着赶集的传统,每周一次成群结伴去赶集,就跟过节一样热闹。特别是正月里的年货大集格外红火,充满着浓浓的喜庆气息。
拿到称心礼物的孩子欢天喜地。

“您瞧好喽,秤高高的!”

集市,也是一个社交平台。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然而在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铁力年货大集上却热热闹闹,人流熙攘。
绵延三四公里的一条大街上,摆满了各式节日用品和土特产,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自家产的,手工制的,从外批发的,山里采来的……许多就直接铺在地上,这一堆那一片。黑亮的冻梨、红通通的对联、黄澄澄的粘豆包、花花绿绿的糖果,还有猪后鞧、鲜菜和各种作料。集市上鸡鸣狗叫,热气腾腾,叫卖声、嬉闹声响成一片。一只鸡,被抹脖后扔到地上仍在扑棱翅膀;一头小灰驴,突然扬脖响亮地叫唤起来,旁边经过的人吓一跳;香油现磨现卖,空气中弥漫的香气让人垂涎;炸麻花,眼瞅着拧好的面条在油花中滋滋翻滚着变成金黄色;烤得金黄焦酥的老式面包,一摞摞堆得如小山。孩子在糖果前徘徊,凭大人怎么拽也不动步。年迈的老人蹲在杂鱼堆前,细心地拿起一条又一条举在眼前挑选,讨价还价。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货品中,还能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几只灰色的野兔,一只斑斓的山鸡,或是几条叫不上名来的大鱼。
好大的鱼。

现炸现卖。

寒风中的商贩。
许多人前来赶集并不是为了买年货,而是在于“逛”。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一身潮装扮,在人堆儿里分外惹眼;年迈的大爷大妈们,三五结伴儿,一路说笑着,也来凑个热闹。许多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都熟识,站摊前唠会嗑儿,谈谈去年的收成和村里的新鲜事……一晃就到晌午了,集市开始慢慢散了。摊贩们点着成沓的票子,脸上掩不住的美滋滋。意犹未尽的赶集人,手提肩扛着各种收获,回家的脚步依然轻快,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

日杂百货,生鲜土特,应有尽有。

大红福字,喜庆有余。
多年来,铁力的年货大集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为了发掘民俗文化,今年当地专门举办了中国·铁力北方国际民俗摄影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们在热气腾腾的叫卖声中,在大秧歌欢快的鼓点里,感受浓郁的北方民俗风情。
传统大面包抢手。
盘点收入,美在心里。

每次大集都吸引数以万计的人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