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3日讯(记者 马冀)加格达奇,我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南的一座小城,名字取自鄂伦春语,意思是:“樟子松生长的地方”。那里冬长夏短,平均年气温为-1.2℃,冬季气候寒冷,最低气温接近-50℃,被称为“高寒禁区”。在那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1岁,无论寒冬酷暑,他们白天在路上指挥交通,夜晚巡逻保百姓平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交通警察,而今年48岁的牟清元便是他们中的一员。26个寒暑,牟清元用他的坚韧和执着,坚守在寒地禁区的一号交通岗上。

2月19日,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5度,岗上的牟清元用标准的手势指挥车辆。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牟清元先后荣获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80多项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两次被选为加格达奇区人大代表。牟清元站的一号岗先后被授予“先锋岗”、“雷锋岗”、“模范岗”、“党员示范岗”等一系列闪光的荣誉。
幼年生活艰辛感恩之心刻心间
牟清元出生在我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3000元的外债,这对牟清元的母亲和兄妹4人来说,无异是个天文数字。刚强的母亲擦干泪水,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白天,她和别人一样下地干活。晚上,她在灯下轧鞋垫,闲时就去拾废品,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善良的乡亲们看到他们有时家里揭不开锅了,就不时地资助他们点粮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牟清元一天天长大了。1988年9月,怀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从部队复原回来的他成为了一名交警。从那一天起,他就把三尺岗台变成了为民服务平台。 2012年的一天深夜,正在单位值班的牟清元接到报警:在市区某路段有一名醉酒者被一辆货车撞飞,货车逃逸。接警后,牟清元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趁同事勘察事故现场的空隙,牟清元马上将不省人事的伤者送往地区急救中心救治。因为伤者昏迷无法通知家属,牟清元为伤者垫付了药费,毫不顾忌伤者身上的污血和呕吐物,背着伤者在急救中心跑来跑去,挂号、检查,经过及时抢救,伤者脱离了危险。医生说:“病人头骨两侧骨折,如再晚来一会儿,命就保不住了!”十多天后,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娘来到加格达奇区交警大队,找到牟清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道谢,牟清元忙将她扶起,一问才知道,是那天被救者的母亲。

牟清元在巡逻中认真检查可疑车辆。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2011年隆冬,一个大雪飘飘的日子,位于市区某路段的自来水管冻裂,造成路面积水深达40多厘米。一辆客车在经过这个路段时,被冻在冰水中动弹不得。牟清元得知情况后,立即找来一辆大型货车和钢丝绳到现场营救。当天加格达奇的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客车驾驶员几次想下车挂钢丝绳,但畏惧寒冷的冰水不敢下车,牵引钩也被水淹没。见此情景,牟清元毫不犹豫跳到水中,摸到牵引钩后把钢丝绳挂上,最终把车牵引出来。他的鞋里、裤子里灌满了冰水,手也冻僵了。正如与牟清元同期入警的同事姜可全说的一样,年幼时的艰辛,培养出牟清元坚毅而感恩的性格,面对群众的困难他从来都是第一个冲上去。
寒冬酷暑一站就是26年
大兴安岭地区每年的冬季长达7个月,白天的温度也有-30℃-40℃,极寒时,地表温度可达-60℃。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百姓每天都会看到披着一身霜雪白露的牟清元,顶着刺骨的严寒坚守在岗台上。每年冬天他穿的都是比自己的脚大四码的鞋,因为要在鞋里垫四双鞋垫,还要套进一双毛袜子。他穿的棉裤也不是发的警用棉裤,而是妻子用二斤棉花给他絮的棉裤。即使这样,牟清元的耳朵和鼻子还是经常被冻出了水泡脱了皮,两只脚也冻得红肿,裂开了血口子,年年反反复复钻心的痛痒,风湿病、老寒腿更是常年缠绕着他。冻得实在挺不住的时候,他把纸壳剪成手的形状,塞到手套中,再攥拳戴上手套指挥交通,始终不忘保持规范的执勤形象。加格达奇的夏天虽然短,但却十分炎热,正午时分的温度,最高可达40度,在烈日的烧烤下,在岗上执勤的牟清元一次次被汗水湿透了警服。其实,牟清元也有机会离开岗台。2002年,大队领导考虑到他的责任心和原则性强,调他到大队违处办工作,可他在办公室仅工作了几天,就主动找领导,强烈要求重返中心岗。在高温酷暑的磨砺下,在冰雪严寒的考验下,牟清元用自己26年的坚守换来了道路的畅通和人民的平安。

牟清元多年的坚守获得的荣誉。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群众心中的好交警亏欠家里最多的人
牟清元有个温暖的“小家”,有深爱他的妻子和他们深爱的女儿。由于他常年坚守在岗位上,妻子既要打工,还要照顾上学的孩子,还要承担着照顾老人的重担。2006年5月的一天,正在操持家务的妻子高玉芳感到腹部痛,她对丈夫说:“你说我肚子里能不能长什么东西?”牟清元不希望这是真的,也真的没时间陪妻子去医院检查;妻子也没在乎,两人慢慢就把这件事拖了下来。一年多过去了,妻子多次感觉到身体间歇性不适,牟清元还是没能找到陪妻子去看病的机会:会战、早岗,高峰,夜查。妻子把丈夫的忙都看在眼里,自己悄悄地到医院做了腹部检查,结果是腹部长了血管瘤,医生建议马上手术,以防止病变和破裂,并嘱咐她不能干重活。高玉芳当晚告诉了牟清元自己有“血管瘤“,但没说病情较重。所以牟清元听了也没太往心里去,他还是一心忙于工作,忽视了妻子的病情。2010年9月16日,妻子突然疼痛难忍,晕厥在自家床上。也不知过了多久,妻子清醒后,怕影响到丈夫牟清元的工作,就求邻居陪自己去了医院。当妻子独自去化验过程中,又一次昏倒在医院的卫生间里,数分钟后被她人发现,呼喊医生,病人被抬进进急救室。牟清元下班后听说此事,匆忙赶到医院,他惊呆了!平时能干的妻子,此时已经处于极度昏迷状态。医生诊断为动脉瘤破裂被推进了手术室等待手术,正等着他签字。万分后悔的牟清元眼前一黑,险些倒地。牟清元知道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妻子苏醒后,紧紧拉着他的手,委屈地看着他,牟清元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对妻子深深地歉意,只能不停对妻子说:怨我,真怨我……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站在酷暑中疏导车辆的牟清元。资料片
2011年3月29日晚上,又是一次交通整治会战,牟清元正在执勤岗位上,妻子打来电话,告诉他母亲垂危,让他快到医院去。执勤岗台离医院直线距离只有200米左右,但他却没能及时赶去守侯,此时正是晚高峰,他一直坚守到高峰过后他急匆匆的赶到医院时,他母亲已处于昏迷状态,牟清元的心碎了。仅仅进屋20分钟,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走了!抱着母亲渐渐发凉的身体,牟清元热泪横流,他永远也原谅不了自己,因为在母亲弥留之际,他坚守在岗台,割舍了亲情,他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了。那一夜,他心里一连串的内疚:在母亲面前,他内疚自己不是在床前尽孝的好儿子;在妻子面前,他愧疚自己不是关心妻子的好丈夫;在女儿面前他歉疚自己不是多送关爱的好父亲。
48岁的牟清元用自己26年的坚守,获得的加格达奇区群众的支持和赞扬,在百姓心中,他是雷锋精神传承者,在交警队伍里他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