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讯 (记者 张锐)“于局长是好人啊!事事替我们农民着想,想方设法地帮我们农民增加收入!”说起双鸭山市宝清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局局长于海河,农民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宝清县绿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娄振贵告诉记者,他组织10户农户两年前自发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贷了点款把地种上了,可谁成想秋收时遇上了大麻烦,由于没地方存放粮食,325垧地迟迟无法收割。多亏了于海河,帮着联系了粮库,合作社的粮食才有了地方存放。

于海河向农民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资料图)

工作中的于海河(左二)。(资料图)
于海河在宝清县农业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了全县145个村屯。
在于海河的带领下,双鸭山市宝清县争取到了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7.9亿元的项目资金,建了55个农业园区,其中6个为国家级园区。2009至2012年,宝清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实现8190元;2013年,宝清县进入全省经济总量十强县,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
2011年10月,总投资达1.86亿余元的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得到批复,这是宝清县有史以来争取到的最大项目。为了不错过农时,争取在2012年4月育苗,于海河带着人顶风冒雪在冬季搞基建……园区一期工程,1200平方米的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如期完工。
说起于海河为农民做的好事,乡亲们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村民李永兴说,以往我们农民种地用的是土办法催芽,水缸水桶都得派上用场,温度还不好控制,需要出芽的时间更没法控制,经常耽误农时。自打于局长给我们建成了催芽车间,想什么时候让种子发芽,种子就什么时候发芽。只要提前一天把浸好的种子送过去,第二天就能播种了,可方便了!

于海河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资料图)

于海河介绍新建成的农业示范园区。(资料图)
2011年,朝阳乡灯塔村农民盖东飞自家8垧多地播下“嫩单8”玉米种子后一直没发芽。后开一打听才知道,还有几家也出现了这种状况,原来是种子出了问题。
看到农民蒙受损失,于海河比谁都着急。他找来种子营销店的老板和村民代表调解,但是几番调解都没有结果,于海河就带着农民打官司。于海河就带着农业局工作人员逐户拍照录像,现场取证,还请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司法鉴定,请来省城的资深律师为农民代理诉讼,几次到省里有关厅局找领导陈述案情,争取支持……历经了一年零四个月,124万元补偿款终于发放到了42户农民手中。“如果那年绝产,我们家就倾家荡产了”,盖东飞说。
2013年11月5日,于海河病重了,止痛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家人的劝说下,于海河来到医院就诊,直接上了手术台。
当天,农业园区有份重要文件需要于海河签批,无奈下文书车丽娜就找到了医院。“那时候,于海河刚下手术台,全身发抖,腹部插着两个导管,里面都是脓液,手上还输着液……他就用发抖的双手一页页仔细地翻看材料。”谈及当时场景,车丽娜眼含热泪。
11月6日早7点,生命倒计时1小时。于海河还挣扎着,要求家人打开电脑再看一下园区材料。
11月6日8点03分,于海河突然口吐脓液,因腹腔重度感染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逝世。因过度劳累,于海河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黑土地和三农事业,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和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