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7日讯 2014年垦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信念,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为契机,坚持实施“优农”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高效农业,坚持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食品有效供给能力,努力开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局面。

北大荒股份庆丰分公司种子发芽室的技术人员,忙着对下摆的6个水稻、2个玉米、2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三次发芽试验,并且实现水稻、玉米种子统供率100%。

近日,饶河农场党委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组成督导组下到作业站,加入到清雪、扣棚等一系列备耕生产工作中,通过清理育秧大棚中的积雪,提早扣棚、促早化、抢农时,为摆盘、育秧等水稻备耕打下坚实基础。图为党员干部与农场西通管理区职工一起清雪、扣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在垦区一百多个农牧场,经过正月里紧锣密鼓的准备,如今已是“春潮”涌动,瞄准今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35亿斤以上,商品总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的目标,备春耕的大幕全面拉开。
年初,省农垦总局部署今年农业生产工作,重点提出六大举措,实现六项突破——
优化农业结构,在增产增效上抓突破
坚持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己任,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抓住“两大平原”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农业为核心,以稳定总产、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为目标,扎实推进土地整理、耕地复垦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坚持“两稳、两调、两提、两增”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产品品质结构。在水田上,以稳定提高水稻总产为前提,以国标二级米为目标,以加强优质品种推广,地下水置换,地表水灌溉等为手段,全面提升稻谷品质。在旱田上,玉米以挖掘单产潜力为重点,以高产创建和模式攻关为载体,加快早熟优质高产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坚决杜绝越区、越期种植,加强田间和晒场脱水,实现增产提质增效;大豆以稳定种植面积,集成增产技术,复制高产模式为手段,提升效益水平;发挥城郊区位优势,稳步扩大设施蔬菜、绿色果品、优特杂粮等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实现提质增产增效。
发展现代畜牧业,在标准化养殖上抓突破
加快推进以标准化牧场为目标的养殖小区升级,新建现代示范牧场50个,引进国际良种奶牛2万头以上。扎实推进宝泉岭白羽肉鸡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2014年10月全产业链投入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把动物免疫和引进“两关”,实现畜牧业生产安全。继续推进苜蓿饲草基地建设,通过采取专业合作社、草原经营权流转和公司化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苜蓿饲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确保新增种植面积5万亩,新增苜蓿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继续加快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工程建设,新建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厂50个;引进推广大型厩肥抛洒还田设备10台套,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保障垦区生态安全。到2014年底,实现奶牛存栏31万头,肉牛存栏21万头、生猪存栏180万头。
夯实农业基础,在抗灾减灾上抓突破
重点支持大型收获机、精密播种机、GPS卫星定位自动导航设备、高性能插秧机、玉米秸秆处理、水稻大型智能化浸种催芽成套设备、粮食和种子烘干及畜牧养殖机械等设备的更新与装备,积极探索引进和试验水稻深施肥装置和玉米田间高地隙喷药机械。全年农机更新总投入30亿元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790万千瓦,农机田间机械化率保持在98%,完成航化作业面积2600万亩以上。
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新建高标准农田95万亩。继续支持“两牛一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以上。大力扶持设施农业项目和绿色、有机食品、蔬菜、林果等特种经济作物种植业项目。
继续推进“绿在我身边、共创森林垦区”活动,全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0万亩,小城镇和管理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推进食用菌、经济林、中草药、特禽养殖、林业育苗等产业项目。
加强水利建设,在保障能力上抓突破
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建成三江平原灌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和主要江河治理项目,各相关管理局和农场要按照总局决策部署,打响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要集中水利基本建设和国土部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全力加快推进三江平原灌区项目建设。要以西部松嫩平原为重点,高标准推进“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充分考虑西部马铃薯种植基地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各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大力实施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水毁修复及达标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黑龙江堤防二九○农场和嫩江堤防大山种羊场等重点堤段建设,并全面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同时,搞好水土保持、民生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各类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高产、稳产保障能力。
实施农业标准化,在安全食品基地建设上抓突破
围绕国家安全食品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据龙头加工企业和市场需求,按照优势作物区域布局,要以建三江管理局为重点,以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学院为技术依托,以全面提升稻米食味值为目标,着力打造东部管理局优质稻谷生产基地;以九三、北安管理局为重点,以增产提质为目标,着力打造西部管理局优质玉米、食用大豆生产基地;以齐齐哈尔、九三、北安管理局为重点,科学制定马铃薯5年种植计划,落实脱毒种薯、病虫防治和节水灌溉等措施,着力打造60万吨马铃薯生产基地。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使垦区农业标准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完善制度,强化培训,高质量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服务工作。继续抓好45个质量追溯续建项目、13个新建项目及50个创建项目的实施,促进垦区质量追溯工作全面开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种植,力争到2014年底,垦区全年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3550万亩,其中绿色种植面积3200万亩,有机作物种植面积350万亩。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1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290个;有机农产品企业75家、有机农产品280个。
深化农业改革,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抓突破
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优势作用,进一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围绕明晰产权职责、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民主制度、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解决境外建设资金不足、境外开发人才匮乏和投资环境不稳定等问题,拓展经济合作领域、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拓展境外粮食产能,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努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活力更加强大、后劲更加充足,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健康发展。
盘点2013
2013年,垦区广大干部和职工在自然灾害极为罕见,防汛抗灾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稳产增收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面加快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粮食总产达到424.2亿斤,实现了农业生产“十连增”。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39亿元,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229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3.5%。
-粮食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全年总播种面积4319.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05.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7.4%。粮食总产达到424.2亿斤,较上年新增3.2亿斤,粮食平均单产再次超千斤,达到504.4公斤/亩。
-畜牧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着力推进现代化牧场和大项目建设。投资9.2亿元在九三管理局建设11个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牛舍30万平方米,饲养奶牛2.58万头,引进澳大利亚良种奶牛1.98万头。启动建设了宝泉岭大型肉鸡产业一体化项目。各类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
-农业基础建设持续加强。全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35亿元,新增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20个。“北大荒农机制造产业园区”等26家农机骨干企业,预计全年实现农机制造业销售总收入13.5亿元,增长30%。截至年底,垦区农机总动力达到770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
-农技推广和创新能力提高。以农业、农机和畜牧三个“十大”新技术为重点,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模式化栽培、精密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健身防病、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自动导航、集中智能化浸种催芽、毯式育苗机插和奶牛性控与DHI等技术。坚持开展农业部、总局农作物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等活动,高标准落实农业部整场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1个,整管理区试点5个,万亩示范片共计235个。
-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1.74万亩,绿色通道651公里。城镇及管理区绿化覆盖率达39%,区域森林覆盖率为18.2%。家庭林场扩大到1.7万个,苗圃达成面积5.05万亩,年产苗木2.78亿株,经济林16.66万亩,棚室基地建设298.7万平方米,食用菌6565万袋,人工种植中草药、山野菜60.72万亩,特禽养殖67.86万只。
-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种子用价水平和安全供给能力持续提升,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全局连续十年种子工厂化加工率、标准化包装率、包衣率、专用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和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统供率达到100%。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围绕国家安全食品基地建设目标,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3个农业部级农产品质量监督质检中心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8个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农产品追溯种类已扩展到9大类60余个品种。截至2013年底,垦区种植绿色、有机作物面积3313万亩,有机农产品278个。
-粮食储销能力不断提升。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2400万元,落实新型玉米农户储粮仓1万套。按照省财政厅政策要求,争取和落实种粮大户贷款贴息政策共1179户,落实面积345万亩。北大荒粮食集团投资4800余万元新建仓容8.7万吨、罩棚4万平方米等配套设施。积极开展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业务,全年有150余万吨粮食通过港口或陆路发往南方粮食主销区。
-农业抗灾减灾成效显著。针对去年垦区“四涝”叠加,坚持以增积温、抗旱涝、防病虫、提品质、保增产为重点,有效应对严重的春涝、夏汛和秋涝灾害。春季清淤挖沟1904.8公里,投入设备2592台套,消除明水面积421.1万亩,保证了春耕生产如期完成;夏季投入抗灾抢险人员40.64万人次,抢险资金2.07亿元,有效应对了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性特大洪水,减少经济损失20.1亿元。
-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领跑”的总体部署,垦区与地方积极推进场县全方位合作共建。全年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586万亩,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和高产栽培模式覆盖面积5100万亩,良种覆盖面积3600多万亩,开展农业保险服务3700多万亩。龙头企业拉动地方种植基地面积5000万亩。共建科技示范园区150个,免费科技示范培训10.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