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搜 索
止伐——最后的刀斧
2014-03-12 15:10: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宝林 邵国良 陈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12日讯 他们是特殊的一群人:每当隆冬大雪封山时,就扛着油锯,牵着马儿,爬冰卧雪钻进东北那片白莽莽大山中。随着高亢的“顺山倒喽!”,一棵棵参天大树吱嘎嘎倒下来,装车外运……然而,从今年4月1日开始,这些以伐木为生的人就要作别大山,收好斧和锯,开始新的生活了。

  伐下的木材被收集起来,码垛装车。

  这样的刺目疤痕,今后不会再有了。

  3月初的森工林区,厚厚的积雪尚未开始消融。下午5点钟光景,在亚布力林业局华山林场的一处采伐点,油锯手彭亚廷抱起电锯,抬头望了一眼对面山上的余晖,开始了今天最后一棵树的砍伐。随着木屑飞溅和老彭的一声“顺山倒喽!”,大树轰然倒下。这将是该局几十年采伐史上的“最后一伐”,从此以后,采伐队将“刀锯入库,解马下山”。

  一批伐木工背负行囊,正从一处伐木点向山下撤离。

  鹤北林业局双丰林场,77岁的老伐木工人王春芝展示他当年使用过的“弯把子”刀锯。

  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施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今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停止木材的商业性采伐,“靠木头吃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眼下虽然离最后的期限还有一段时间,但森工所属的各个林业局已经基本落实了这一措施,今年的全部采伐工作已提前结束,华山林场算是收尾较晚的。


  亚布力林业局,夜色中的一处储木场,不久这里将改作他用。

  一家木材深加工企业忙碌的生产线。停伐后,他们将以进口木材为主原料。

  “顺山倒喽!”——最后的一声伐木号子。

  一辆运材车驶在山路上,这一幕也即将在林区消失。

  “真有些不舍得,不过咱支持国家的政策,这也是为了林区将来能更好!”今年45岁的老彭,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更老些。从20岁开始,已经做了近30年的伐木工,伐了上万棵的大树。多年来,伐树是他最熟悉的行当,也由于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从砍伐到修剪,到运材,样样都不在话下。艰苦劳作给他带来了还算宽裕的生活,也落下了一身病痛。山里早晚奇冷,风湿和冻伤难以避免,而且经常还会被树木磕碰致伤。不过,山里人“皮实”,带伤上阵是家常便饭。

  厚达一米多深的林间积雪,每行一步都很艰难。

  傍晚时分,两名伐木工坐在原木上休息,身后是他们栖身的简易营房。

  随着禁伐令的生效,整个黑龙江林区将有数万名林业工人面临转岗。在这些伐木工人当中,还有许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民。他们利用冬闲来山里打工赚钱,自家的马,自家的锯,一年采期赚个一万两万的很容易。面对停伐,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早预料到的,这些年树越砍越少,越砍越小,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停伐是早晚的事儿。”谈到今后打算,有的准备回家继续种地,有的说要试试栽木耳菌,有的计划用自己拉套子的这几匹马搞旅游。不管干什么,都得与刀锯彻底告别了。有些牵挂的,是这些年来每到冬天就结伙儿进山,一起流大汗、一桌喝大酒的工友们。林子不让砍了,他们也该散伙了。


  绥棱林业局一处采伐点的收尾工作正有序进行。

传统马拉原木作业虽笨拙,却能有效保护资源。

  工友们在工棚内烤火聊天,这样的日子已进入倒计时。 

  说起这个,彭亚廷的脸上闪过一丝惆怅。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喧嚣了半个多世纪的座座大山将重新恢复沉寂,曾经回荡在密林间的电锯轰鸣声、伐木工号子声也将成为久远的记忆。但沉寂中蕴含着希望,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林区新图景正在龙江大地上悄然铺开。

  一位伐木工回望大山,目光中充满不舍。

  伐木工在林海雪原里穿行,经常要往返几十公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