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教孩子第一次认识了五线谱。
志愿者们给校园带来了欢乐。
在简陋的环境中,描绘梦想。
美术课上,孩子们认真地学剪纸。
孩子们跳起了兔子舞。
“我与你们在一起!”
音乐课上,大声地唱出喜欢的歌。
黑龙江日报4月2日讯 斑驳的铁门、红砖的平房、空旷的操场……位于哈尔滨市郊区的太平镇劲松小学,是70多个乡村留守孩子的“家”。学校没有专职体育、音乐、美术老师,都是数学和语文老师代课,平时孩子们的体育娱乐就是跑步、跳绳和丢口袋,更别说音乐课和美术课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哈尔滨市的留守儿童志愿者团队获知在城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就立刻行动起来,希望能给留守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发起了“72小时”的活动——大家在72小时内,用集资而来的5000元公益资金帮助这个城郊小学建起足球门、篮球架,志愿者们主动担当起了美术、音乐和体育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感受文体活动的乐趣。
“终于有足球了,真想抱着它回家!”孩子们欢呼着。操场上,闪动着他们轻快的身影,回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据了解,哈尔滨市去年成立了首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道里区已为全区230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重新找到了“新家”。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留守儿童,哈市确定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为留守儿童的“知心妈妈”,40岁以下的教师为“知心姐姐”,并发动社会志愿者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