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4月3日讯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今年清明节前最大的变化就是祭扫市民烧纸的越来越少,送鲜花的越来越多。据统计,从3月末进入祭扫高峰期后,哈尔滨市各殡仪场所、公墓的焚烧祭祀垃圾都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至少一半,而手持鲜花来祭扫的市民约占八成。
3月29日9时,记者在皇山公墓焚烧区看到,20多个焚烧炉都在“工作”,但与往年“每炉前排10家,每家10分钟烧不完”的情景不同,今年平均每个焚烧炉大约有三四家在排队等候。
对于这种改变,皇山公墓主任周继生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周继生告诉记者,往年清明祭扫高峰期,工作人员清理祭祀焚烧垃圾一般是从中午12时开始,大约要到17时才能全部清理结束,清理出的各种焚烧祭祀垃圾约有五六十“农用车”,大约10吨。可这几天的祭扫高峰期,每天各种焚烧祭奠垃圾清理量在20多车,用在清理垃圾上的工作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文明祭祀还体现在祭品的改变。据乾坤园管理处副主任李超介绍,前几年一到清明祭扫高峰期,工作人员都要编成4个小组,每隔4小时左右就要到墓区去清理祭品。有的市民为了彰显孝心,在祭品上也用尽了心思。烧鸡、猪手、啤酒、饮料,甚至疙瘩汤、馄饨、大馇粥摆得满满的。而今年越来越多的市民放弃了“满汉全席”般的祭品,鲜花祭祀、天堂信箱等文明祭祀方式被大家接受并认可。
昨天一早,记者在哈平路殡仪馆附近看到,尽管依然有卖烧纸及各种祭品的摊位,但五六个卖鲜花的摊位格外抢眼。一位鲜花摊摊主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也在这附近卖烧纸,可从去年开始烧纸的销量就明显下滑,老百姓对鲜花越来越认可,买的人也多了起来,连颜色鲜艳的康乃馨也卖得很火。现在他一天能卖出1000多支鲜花,算算收入比卖烧纸一天能多赚百八十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