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群星闪耀黑土地]李启文:坚守只为地球和我们一起呼吸
2014-04-15 14:23: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优秀共产党员】李启文:坚守只为地球和我们一起呼吸

  东北网4月15日讯 记者 王蕊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拥有美丽世界,还有机会走进芦苇荡,与丹顶鹤、白天鹅像朋友一样亲密接触,让他们的心灵走得更远。”

  说这句话的人是萝北县团结镇苇场学校小学副校长李启文,他身上贴着的另一个标签是首届“生态中国”十大贡献人物之一。30年前起,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湿地边缘,在飞鸟与芦苇相伴的乡村教室,他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他的学生,唤起了乡亲们对自然最美好的想象。这期间,他爱护湿地、保护鸟类的脚步就从未停歇过。

李启文经常组织学生来到湿地。

  把湿地变课堂让学生融入大自然

  李启文是土生土长的苇场人,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李启文回到家乡当上了小学教师。从此,寒来暑往,四季更迭,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

  萝北县苇场中心校处于湿地边缘,为了让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李启文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湿地,创办了“绿色课堂”,他的课本不只在书上,草地、飞鸟、虫鸣,水天一色的旷野,无不是可触摸的活的教材。

这套装备一直陪着李启文,已成为湿地的一个风景。

  为了获得更多知识以丰富偏僻乡村孩子们的视野,收入不多的李启文自费订阅数十种课外读物,买来照相器材,利用休息日行走在湿地深处。李启文记录的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自然观察资料,拍摄的大量生动的动植物图片都出现在他的课堂上,他的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入迷。

  “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智力、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李启文告诉记者说,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湿地,是更好的、健全的教育。野外课堂,观察候鸟,李启文把自己对湿地的热爱、对湿地保护的执著一点一滴地传递给了学生。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如果不加以保护,这片美丽的湿地就要消失了……”告诉学生这样的现实,李启文与学生一起以实际行动保护湿地:他带领学生制作了以湿地和鹤为主题的宣传图板——《可爱的家乡》,图板上没有高楼大厦,而是美丽的湿地和丹顶鹤;他自编的舞蹈《南飞的大雁你别走》,孩子们天真投入的表演,唤起众多乡亲们的共鸣:“这苇场湿地说什么也不能再开发了!”

  当地有个饭店一直经营珍禽类食品,李启文领着学生到饭店表演保护野生动物的木偶剧,最终,饭店放弃了此项业务。


 

  30年如一日做家乡湿地的守护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场农业大开发的热潮波及到了苇场,一夜间推土机、挖掘机轰轰隆隆开进了苇场,苇场的嘟噜河湿地2万多公顷的湿地中有1.6万公顷被作为宜农荒地开垦,面临灭顶之灾。

守护湿地的路还很长,很长,李启文随时守护在湿地旁。

  过去,嘟噜河湿地水泡连片,芦苇荡漾,百鸟栖息。据资料表明,曾经的湿地内有丹顶鹤163只,是东北亚重要的鸟类繁育中心和迁徙中转站。

  这个时候,李启文坐不住了,虽然当时湿地被开发已成了“大势所趋”,但性情倔犟的李启文还是竭力多方奔走,不停地呼吁、呐喊:“停止开垦!保护湿地!保护动物!”

  痛心不已的李启文不顾家人的劝阻,手持《国际湿地公约》,毅然踏上了保护湿地之路。他一边向市县领导写信提建议,反映情况,一边开始发动群众,呼吁村民抵制湿地开发。他起草了《致全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孩子们拿回家,给家长朗读、组织村民成立“苇场湿地保护志愿者小组”、自费安装环保热线电话、自费编印环保宣传图册,挨家挨户宣传保护湿地的好处。

  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李启文四方奔走呼吁,影响越越大,2000年4月,李启文会同苇场乡7个村的村委会主任,联名给国务院写信,信中恳请有关部门将“近万顷被开发的湿地退耕还草,还在被开发的溢洪区停止开发”,并建议在苇场乡建立自然保护区。最终,4000公顷湿地幸免于难,这里成为省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那以后,李启文便开始组织自己的学生到湿地接受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爱护湿地的意识。从此以后,萝北县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上千次保护湿地、爱护环境的教育活动。

  2007年末,鹤岗市启动了退耕还湿项目。2008年投入230万建设引水工程,修水渠、建水坝,通过拦截嘟噜河向湿地注水,核心区湿地得到恢复……渐渐地,鱼类数量增加,生态逐渐恢复,水鸟在人们的期盼中飞回来了。现在,嘟噜河湿地鸟类80多种,有丹顶鹤、白头鹤、琵琶鹭等多种珍稀鸟类,每年在此停留和繁殖的鸟类约有2万只。

  香樟树能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而李启文就是一株散发这种香气的香樟树,将环保的意识吹进每个人的头脑里,把大自然的美印在人们的印象里,挥之不去。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