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市两级法院多举措破解执行难 211件民生案提前执结
2014-04-30 09:22:43 来源:新晚报  作者:赵传杰 张旭 宋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4月30日讯 年初,针对“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哈尔滨中院提出了“不仅要在案件审理中让群众看见公正,更要在执行环节中让群众感受到公正”的工作目标,两级法院理清区域内执行工作现状、找准案件特点,创新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至今,两级法院所排查出的211件涉民生案件全部执行完毕,执行回款1009.59万元,现已全部发放完毕,“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司法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

  “5定1包”

  力度更大

  提出“5定1包”责任制,让执行力度更大。涉民生案件,无不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执行工作不仅要看效果,更要讲时限,哈尔滨中院党组抓住案件特点提出“5定1包”工作责任制,以“定方案”找准工作方向、以“定领导”加大督导力度、以“定人员”专人包保专案、以“定责任”强化工作责任心、以“定时间”规定结案速度、以“包结案”抓实执行效果。工作开展后,两级法院按制度创新方法,利用有效方法提高执行力度,涉民生案件全部提前执结完毕。

  群体案件

  执行快捷

  群体案件集中执行,让执行速度更快。案件排查过程中,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将农民工“讨薪”、大型交通事故赔款、为农民执行农耕款等群体性案件列入重点。执行过程中,又抽调骨干力量负责专项集中执行工作,并对执行时限和效果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办案人“第一时间提出方案、第一时间执行完毕、第一时间发放执款”。

  从年初至今,香坊区法院仅用了20余天为51名农民工执结工资款115万元,方正县法院17天为25户农民执行粮食款140余万元。

  灵活办案

  解开死结

  “死结”案件申请救助,让执行方法更“活”。执行过程中,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不能得到执行款而导致后序其他连锁反应是摆在执行法官面前一道难题。

  实践中,哈尔滨中院党组要求两级法院办案法官对待此类案件时,要深入摸清案情和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对被申请人确为履行不能,申请人又有实际困难的案件的,在依法开展执行工作的同时,要适当采用司法救助工作,请示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最大程度地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今年,两级法院通过司法救助,为17名特困群体当事人解决问题,救助金额53.5万元,社会效果良好。

  强制手段

  降服“老赖”

  适当运用强制手段,让欠债“老赖”更怕。哈尔滨中院党组不断总结近年来执行难的问题,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偏离了执行工作的强制性造成的,对“老赖”总是一味迁就妥协,其结果却是恶性循环、执行工作难上加难。

  今年来,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工作中在继续讲究执行方式方法的同时,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对应当依法强制执行的案件用足、用好强制执行措施。其间,共依法拘留27人,罚款9人,向62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对20人限制出入境,对1人以涉嫌拒不执行裁判罪、非法处置人民法院查封财产罪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方式,将127名失信被执行人予以公布。对于执结难度大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将在押被执行人名单送相关部门备案,建议对未履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义务的服刑人员限制减刑、假释。

责任编辑:张广义